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书愤(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书愤(新人教版)

ID:39791590

大小:2.0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11

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书愤(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书愤(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书愤(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书愤(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书愤(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书愤(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愤教学目标1.近体诗的知识:语言、手法、联语等;2.近体诗的鉴赏:意象、情感、风格等。学习导入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初唐有被称作“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他们以刚健清新的诗作崛起于诗坛,多抒发不平情感和壮烈怀抱,力矫南朝以来的颓靡诗风。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征战占相当比重,山水田园诗首推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则为边塞诗代表。李白、杜甫在这时出现,双星拱照。李白是激情与浪漫的象征,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灵儿,诗风狂放而炽烈,最能体现盛唐气象。杜甫可称“人民诗人”,他与“安史之乱”相先后,多

2、历离乱漂泊,诗风凝重沉郁。中唐诗歌秉承盛唐余绪,有孟郊、贾岛的“苦吟”,刘禹锡的怀古,李贺的奇想等。白居易是这一时期诗坛的重镇,他自制乐府新题。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的衰落以及民生的苦难。晚唐诗坛多了感伤与颓靡。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李商隐的无题诗意象含蓄,情思绵邈。杜牧的咏史诗伤时忧国,境界廓大。宋诗继承唐诗而不断翻新花样,其探索精神可嘉。宋初沿袭唐风,以王禹偁为最,他提倡向杜甫、白居易学习,写下不少关心民间疾苦的诗篇。稍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主张复古,诗作能反映国治民生。王安石、苏轼相继主盟诗坛,宋诗创作形成第

3、一个高峰,题材翻新,富于人生哲理。这一时期还有黄庭坚。南宋前期,以陆游为代表,爱国诗大量涌现。杨万里的写景小诗、范成大的田园诗、朱熹的哲理诗,都占有一席之地。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另辟蹊径,多富哲理,形成了独特的面貌。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字词积累气:悲愤难平的情感。楼船:高大的战舰。瓜洲:当时军事重地,在扬州南面的长江之滨。大散关:当时军事重地,在陕西宝鸡西南。名世:名传后世。伯仲:兄弟,这里指比肩。年轻时候

4、不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沦中原积愤如高山。雪夜驾战船破敌瓜州渡口,秋风里骑战马收复大散关。空言塞上万里长城自安慰,只可叹镜中两鬓白发早生。出师表名传后世诸葛高风,千百年来有谁能相提并论。诗歌大意宋孝宗淳熙13年春,陆游家居山阴。时诗人被黜在野,想山河破碎中原未复,感小人误国世事多艰。郁愤之情喷薄而出,遂作《书愤》。陆游曾说:“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英雄而无用武之地,陆游开篇直抒胸臆,把自己沉浸在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引出如山的壮志豪情。面对南宋的苟安,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的事业竟会这样艰难。一个“气”字,使全诗弥漫在志在收复中原的氛围

5、里。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逐联赏析颔联写有两件战事。宋高宗绍兴31年冬,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击溃金兵。第2年,宋军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大散关。一说,宋孝宗乾道8年,陆游入王炎幕僚,积极筹划北征,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不久,王炎被调回临安,宣抚使府中幕僚随之星散,北征成泡影。诗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两两相合,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诗人以曾经的辉煌战例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细细品味,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愤激和辛酸。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塞上长城”

6、典故明志。南朝宋文帝听信谗言杀名将檀道济,檀道济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年轻时就立下了征战沙场、收复山河的远大志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很有舍我其谁的劲头。现实是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一个“空”字,几乎是一生奋斗无成的写照。揽镜自照,却是两鬓先白,时日无多。身世之感,国家之痛,不由人不悲从中来。尾联用诸葛亮坚持北伐故事。诸葛亮上表出师,忠心为主,是何等慷慨。最终“未捷身死”,但名满天下。千载而下,有谁可与之相提并论?诗人实际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以诸葛亮自况,意在斥责朝廷上下碌碌奸人苟安主降,也表明

7、自己并未消沉的英雄气概,恢复中原的决心至死不渝。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出路,转而将渺茫的希望寄托在古贤身上,真是万般无奈。《书愤》作于淳熙十三年,时诗人61岁。诗人一生渴望收复河山,但朝廷投降派弄权,不图恢复,因而统一大业日趋渺茫。加上老之已至,时不我待,悲愤填膺也就异于寻常。最为可贵的是,诗人老骥伏枥,从不阅读小结绝望,而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始终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干一番报国大业。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

8、家。【注释】细乳:茶末浮起白色小泡沫;分茶:饮茶游艺,今失传。素衣:反陆机《为顾彦章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句意以用。【译文】多年来世态人情一如纱薄,谁让我骑马作客京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