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独家破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

名师独家破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

ID:39821320

大小:42.9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12

名师独家破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_第1页
名师独家破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_第2页
名师独家破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_第3页
名师独家破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_第4页
名师独家破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师独家破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师独家破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学而思网校2012年中考班“冯”考必胜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秘笈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作者:苏文卿钟欣2011-12-02目录一、名师指点:中考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二、解析三类题型突破中考说明文三、走好两步突破现代文阅读题四、全面了解初中议论文相关题型五、文学类阅读赏析题从两方面入手六、归纳记叙文主旨方法有四点一、名师指点:中考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中考阅读必考的三大文体之一,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考中占据了8分的分值,虽然这种文体很多同学初一就接触过,但是对于题目的命题角度和答题思路仍然

2、不是很清晰,这里对说明文阅读的题目特点和答题方法做一介绍。从内容的角度来划分,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而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虽然在说明对象上有所区别,但是他们的语言上描述都是相当准确的,在这一点上,中考阅读主要围绕语言的准确性方面设置以下题型来考查同学们:类型1:作用题

3、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含义题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删减/替换题(此类题部分与上两类交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指代题"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类型5:语义衔接题请说出某几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这些字词一般在句中有着自己固定的语法作用,如充当句中的主语或宾语,或者是下面某个现象的原因或结果,因此删去之后,第一会不符合语法,使句子缺少成分,造成句意不通;另外会使内容不完整,缺乏逻辑上的关联性。注意:此题型也是近几年中考常考题型,要特别引起同学们的重视。类型6:文中段落能否调换顺序说明文一般讲究

5、严谨的说明逻辑,即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来说明事理,通常包括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当问到文章那几个段落不能调换时,需要注意这些段落之间所具有的内在逻辑或者说明顺序,以此为答题切入点来思考。二、解析三类题型突破中考说明文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中考阅读有关说明文的考查有两种典型题目,一类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另一类是材料连接题。有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题目,同学们在初一甚至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如“之一”、“大概”、“至少”这些表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6、的词语能否删去,并给出理由,这一类题目是有答题套路可循的,而另外一种中考常出的题目则更侧重考查说明文语言与上下文的衔接与呼应,这几年的出题频率较高,同时也有一定难度,下面就将这两种情况所涉及到的题目类型及答题思路做一整理,供同学们参考学习。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词句,并体会。例:近200年间,地球上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近200年间”,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时间之短;“三分之一以上”,具体而准确地强调了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对策:(1)先定性/解释词语的意思(2)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7、”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删除/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要求删去的词语多数是表示程度、数量范围或性质的词语,如“可能”、“一般”、“大约”等词,看似模糊的词语却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这种现象叫模糊的准确。例1:据说,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据说”一词能否删掉?“据说”,表揣测,是一种不太肯定的说法,说明这种“炒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当然也可能没有,删去后,就变成“一定有功效”,这样说就太绝对了,缺乏一定的科学考证。所以这样表示大概的词,反而体现了说话的严谨性。例2: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问:“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8、答: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改成消除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