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

ID:39821839

大小:2.14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2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_第1页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_第2页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_第3页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_第4页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一1.宇宙中的地球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光照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比较安全(2)自身的物质条件:距日远近适中——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适合呼吸的大气原始海洋形成——液态水太阳辐射能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

2、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源太阳的大气分层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1)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2)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引起大气层的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形成极光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方向:自西向东周期:太阳日(360°59’24h)恒星日(360°23h56m4s)速度:角速

3、度:15°/h(极点除外)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线速度逐渐变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真正的周期(恒星年):一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回归年):一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速度: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越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越快,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慢昼夜更替及时差的成因地球自转北京时间的含义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地方时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1°【若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则用“+”,反之用“-”

4、】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地转偏向力: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方向:南左北右赤不偏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3月21日前后春分日赤道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北回归线到达最北,开始南移9月23日前后秋分日赤道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南回归线到达最南,开始北移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有极昼现象【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

5、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

6、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7、季节的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划分依据:地震波岩石圈的空间分布范围2.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区分三大类岩石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相互转换关系主要内外、外力因素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内力作

8、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面趋于平坦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褶皱: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隧道,天然气,石油】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地下水】断块山:断层发育形成的山岭和谷地地垒: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地堑:下沉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六大板块的分布流水、风等外力作用

9、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流水:流水侵蚀【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洪积——冲击平原(山区)河漫滩平原(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入海口处的海滨地区)风: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沙丘,沙垄】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的因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热力环流过程示意图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关系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规律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和分布成因特征分布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全年高温

10、10°N-北回归线大陆东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旱雨季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