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

ID:39827117

大小:2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2

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_第1页
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_第2页
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_第3页
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_第4页
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电话:指导教师:2014年1月7孔子、老子思想之异老子思想主要体现在哲学上,其次才是政治思想方面、为人处世方面;而孔子的思想则完全是入世,“子不语,怪、力、乱、神”矣。讨论哲学方面没有意义,因为孔子没有这方面的言语留下。说到其它方面,当然应推孔子思想,因为他的思想体现了“仁爱”,而老子思想“独善其身”,他做得再好,也是他自己的事情,于他人于社会于国家于民族于人类,又有多少积极作用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孔子“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的方法,其

2、目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谁不想民主昌盛的一个中国呢?老子与孔子哲学思想之比较老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和创建者,是中国文化成熟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所创立的宇宙本原学说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相对立,又互相渗透,互相补益,成为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两个主要理论学派,老子的哲学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老子的哲学是崇尚阴性的一面:玄牝,雌伏,虚空,柔弱,静笃,恬淡,无为,不争,抱朴,守拙,绝圣,弃智等等.在理解上,如果只执此一端,或仅以此为归宿,就有走向消极的危险.7老子的宇宙本原论是中国哲

3、学史上也是世界哲学史上最早的一次划时代的飞跃.老子从自然现象的变化探索宇宙本原,进而探索人类社会的演变.吸收了伯阳甫的阴阳说思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广泛考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负阴抱阳"的统一体,也就是古代人常说的混元气,混元气之中同样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两种势力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统一,产生出新的物质.”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从天文历法的推移,考察天体运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运动规律,是天地运行的道路和秩序.有规律的"道"才使得阴阳二气均匀调和,主宰着宇宙万物不失其序地生长变化

4、."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曰道"是整个宇宙万物的本源.坚持无神论,公然否定天神的存在,并且把主宰宇宙万物的"道"提高到哲学的层次,提出以"道"为范畴的宇宙本原的认识论和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天神"创造宇宙的神学公开地下了挑战书.老子认为"道"是客观世界固有的东西,是宇宙的本体,又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论述出来的道理."道"既然是宇宙本体和普遍规律,动摇了天命观,就必定要落实到具体的政治行为和人生过程中去,因此便有了政治,人生和认识论上的意义.7老

5、子哲学体系的"道"是宇宙的总根源,总规律,是最高存在的真理.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法则的统一,是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道"是宇宙存在的运动实体,也暗宇宙运行的道路和规律,是主客观的统一.老子把天地看作是物质运动的一定形态,是无限宇宙的一个有限的区域,而没有把天地看作是物质的同义语,"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人乎".老子认识了矛盾的普遍性,他认识了矛盾的对立和相辅相成的转化.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里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从总体上说老子哲学思想的性质是朴素唯物论自发辩证法."凡是在朴素唯物论自发辩证

6、法基础上所有做到的他都做到了".他认识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但不曾看到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了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转化,但不曾认识到矛盾转化的相对性和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特别是老子以天道推论人道,否定了人类社会矛盾的特殊性,贬低了人的创造性和斗争性,不曾看到根据事物矛盾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不曾看到根据事物矛盾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即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孔子强烈关注伦理学中道德实践问题不同,老子思想覆盖了哲学的各方面,且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互补的.孔子的哲学思想,是孔子关于人

7、如何安身立命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涉及到神人关系,天人关系,人人关系的处理.一,敬鬼神而远之——宗教人文化鬼神信仰7据《论语》记载:”子之所慎:齐,战,疾.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孔子对关于鬼神的祭祀很慎重,认为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在祭祀时,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参加,决不请别人代理.但孔子与传统宗教信仰不同,他反对对鬼神非理性的盲信.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乱智迷信,过分媚神等行为,孔子是批评鄙弃的.《论语•八佾》说:孔子”祭鬼

8、如鬼在,祭神如神在.”孔子祭祀鬼神时,就好象鬼神真的降临,真的存在一样.孔子对待鬼神,既不是将信仰与理性相互吞没,又不将二者相互隔离,而是以中和的智慧,将二者圆融到一体而保和太和.将信仰和理性统一,以理性来”过滤”,”纯化”信仰.将”神道”做了一番”洁净精微”的工作,将宗教大大地人文化了.不是外在地弃绝鬼神,否弃宗教,而是进行内在的转化,把宗教转化为人文,把神性寓于人事,这就是孔子处理人神关系的基本精神.三,过仁者的生活——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