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理念重建

课程与教学的理念重建

ID:39840861

大小:249.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12

课程与教学的理念重建_第1页
课程与教学的理念重建_第2页
课程与教学的理念重建_第3页
课程与教学的理念重建_第4页
课程与教学的理念重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的理念重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建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张立昌内容提要一、中西方课程比较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三、如何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四、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五、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六、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七、新课程与教师角色、教学行为一、中西方课程比较1.课程价值与课程观(1)国家利益个体发展(2)培养精英面向大众(3)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4)强调稳定追求变化(5)计划大纲教材跑道共同建构2.课程结构与管理(1)学科基础生活的基础发展的基础(2)一元专业化多元均衡性(3)统一指令性灵活指导性(4)集权:国家主导均权:政府学校个人一、中西方课程比较3.课程

2、内容与教材(1)学科中心经验中心(2)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3)原理经典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内容(4)难窄旧浅宽新(5)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考应用(6)注重结论获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一、中西方课程比较4.教学与学习方式(1)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2)记忆与模仿理解与创造(3)书本知识实践活动(4)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一、中西方课程比较5.考试与评价制度(1)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2)书面测验论文答辩制作(3)知识技能技巧参与多样化创新(4)被动评价自我反思(5)区分排名推动学习淡化区别个人隐私一、中西方课程比较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

3、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知识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

4、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5.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三、如何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警惕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多样综合的教学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教学与社会、与

5、生活的紧密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课程理念的透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更大的自主活动空间,更多需要自主决定的事情,更大的权利与责任)。四、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新的课程系统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如:如何看待和使用新教材;如何处理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等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学习理论与吸取前人和他人的优秀经验。知识的冰山模型外显知识(是什么)存于书本的可共享的公共产品内隐知识(怎么样)个人经验与方法嵌入实践活动专家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职初教师原理知识(学科的原

6、理、规划,一般的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五、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三大主题:教学观念的更新(先导;教学行为、教师角色与职责);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归宿);教学制度的重建(保障;以校为本的制度化建设);——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三个标志性体现。六、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1)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课程被窄化为学科,课程成为一种指定、指令(专制),教材成为圣经;——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2)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课程是民主的

7、、开放的、科学的(文本课程—经验课程),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的、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