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培训讲义

通讯员培训讲义

ID:39849287

大小:1.44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7-13

通讯员培训讲义_第1页
通讯员培训讲义_第2页
通讯员培训讲义_第3页
通讯员培训讲义_第4页
通讯员培训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讯员培训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下半年宣传报道工作暨通讯员培训会议一、广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为听而写广播新闻,顾名思义,是用电台广播这一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新闻作品。“为听而写”,就是要使所写的新闻作品让人想听、听清、听懂。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报纸新闻传播相比,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一)广播新闻的优劣势1、广播新闻的优势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是“先声夺人”,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件。报纸有出版周期,电视新闻的制作有一个特定的环节,广播新闻可以直接向听众播放电话录音。广播新闻的另一大优势是“真实感人”。声音符号的传真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准确性;而声

2、音符号的情感性,又强化了新闻的感染力。听众面广,是广播新闻的又一优势。听广播非常方便,在电波覆盖范围之内,只要听力正常,人人都能听到广播。2、广播新闻的劣势清晰度低,是广播新闻的一大劣势。原因在于,广播的传播结构是线性一元的,只能顺着一条“线”听。报纸新闻是二维平面上的文字,阅读顺序由读者决定。电视具有声画两种传播元素,画面能传达多种信息,声音没听清可以通过看画面来补救。效果有限,也是广播新闻的缺点。一则,稍纵即逝的声音不会因听众需要而重复一遍或加些解释,听众没有办法好好揣摩广播的内容。二则,因为收听广播不需要全身心投入,听众

3、常常在收听的同时做别的事,即听众的部分注意力是分散的。广播新闻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容量有限。口播新闻每分钟最多200字。(二)广播新闻写作的特殊性广播新闻写作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广播有限的时间中,组织和安排新闻信息的顺序,使听众能听清、听懂。广播新闻写作的最基本规律是“为听而写”。只有写作者自己读起来顺口入耳,才可能是成功的作品。如果不是“为听而写”,再好的新闻稿也不会是好的广播新闻作品。广播新闻写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写作成果的接收方式中。广播新闻写作是“为听而写”,这就决定了广播新闻写作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新闻写作。它运用的是

4、一种独特的声音思维方式。既然用笔写下来的每个字,都是要被读出来传入听众的耳朵里去的,那么,写作中运用的就应该是声音符号而不是文字符号。(三)广播新闻的信息冗余度控制实验表明,视觉信息的残留率为70%~80%,听觉信息的残留率只有30%~40%。声音稍纵即逝,所以广播新闻必须保持一定的信息冗余度。信息冗余度,指不携带信息的符号量与总符号量的比率。全部是信息,冗余度为零,但信息接受者根本无法译码。所以,不携带信息的符号对理解主要信息是必要的。为了让听众一听就懂,听后留下深刻印象,广播新闻的冗余度应高于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广播新闻稿

5、也要留有适当的冗余度。广播新闻如同日常对话,不是电报,更不是词典,犯不着“惜墨如金”。但是冗余度过高会使信息量过小。冗余度的控制包含两个相对的方面,提供必要冗余和剔除绝对冗余。绝对冗余是那些不仅不携带信息,还干扰信息的语言。冗余度不是套话、空话,更不是毫无价值的废话。那些陈词滥调,是绝对的“冗余”,是广播新闻写作的大忌,看似体现了形势,有“思想性”,实质上干扰了宣传报道的思想,传播效果适得其反。必要冗余是本身不携带信息,但却是理解主要信息不可或缺的语言材料。广播新闻中的必要冗余有两种。一是在新闻中交代背景,加以解释,为听众提供

6、理解新闻事实所必需的有关材料。比如,对关键性的地名、人名作解释,可以使听众加深印象。更可取的方式是在人名出现之前,先交代人物背景,如职务、单位等。辅助材料是丰富新闻内涵、提高报道品位、增强传播魅力的关键。二是适当地重复叙述。广播新闻中的某些内容,特别是人名、地名、单位名,要反复叙述。新闻的主要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新闻中应反复出现。少用代词,改成重复几遍名词,看上去啰唆,听上去却要比“简洁”的文章效果好得多。否则,没有从头收听的听众就会搞不清“他”、“该厂”等词指代的内容。广播新闻的冗余度不等于要事事解释,词词重复。冗余要有

7、限度,否则也就成了绝对冗余了。控制好冗余度,要当繁则繁,当简则简,以大多数听众能听明白、理解准确为准。二、广播新闻语言广播新闻语言,指新闻写作者文字稿中的叙述语言。(一)广播新闻的语体语体可分为两大类:谈话体和文书体。谈话体适用于日常交际,说话的准备时间比较短,话语较随便,结构较松散。文书体用于正式场合,无论是遣词、造句、修辞和结构,都要比谈话体严格。广播新闻是一种谈话体。广播新闻应写得亲切自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决不能把报刊上的新闻原封不动地搬到广播中来。比方说,报纸新闻中适当运用文言,可以增强表达力。广播新闻如果文绉绉的

8、,听众就没法理解。广播新闻必须经过加工,必须符合口语的表达规律,不拿腔拿调,力戒半文不白。广播新闻是谈话体,并不意味着它与平常说话没有两样。广播口语是大众传播,影响面宽,必须用规范化的语言传播信息,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三方面,都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它讲究谈话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