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加热炉第五节辐射室的传热计算

管式加热炉第五节辐射室的传热计算

ID:39890900

大小:439.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14

管式加热炉第五节辐射室的传热计算_第1页
管式加热炉第五节辐射室的传热计算_第2页
管式加热炉第五节辐射室的传热计算_第3页
管式加热炉第五节辐射室的传热计算_第4页
管式加热炉第五节辐射室的传热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式加热炉第五节辐射室的传热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节辐射室的传热计算5.1辐射室的设计计算5.2辐射室的校核计算5.3关于辐射室操作的几点说明5.1辐射室的设计计算5.1.1辐射管表面热强度qR5.1.2辐射管表面积ARt5.1.3辐射管管外径dO及管心距S15.1.4辐射室或炉膛尺寸5.1.5遮蔽管炉管:外径dO,内径di,管心距S1,管子数n;结构尺寸:炉膛直径D,节圆直径D’,有效辐射长度Lef;设计计算解决的问题包括:5.1.1辐射管表面热强度qR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每平方米炉管表面积所传递的热量讨论:QR一定(QR=70~80%Q),qR↑→ARt↓→基建投资费用↓;Art相同,qR↑→生产能力↑;热强度qR的大小标志着炉子

2、传热面积的高低容许热强度5.1.1辐射管表面热强度qR影响因素:①被加热介质的热稳定性:包括介质的热稳定性、油品芳香烃含量、被加热介质的流速②选用炉管的材质③炉管受热的不均匀性5.1.2辐射管表面积ARt5.1.3辐射管管外径do及管心距S1⒈dO的设计:由管内冷介质流速u:式中:W-管内介质流量,kg/h;N-管程数,一般不用奇数;ρ-管内介质在20℃的密度,kg/m35.1.3辐射管管外径do及管心距S1⒈dO的设计:讨论:a.u↗,di↙,对流传热系数αi↗,有利于传热;但u↗,ΔP↗;b.do=di+2δ(管外径=管内径+2壁厚),壁厚根据压强选定,一般为6~12mm,然后参照国产

3、炉规格选定。5.1.3辐射管管外径do及管心距S1⒉S1的设计:增大S1,可使炉墙一面的炉管表面达到较大的局部热强度,从而改善炉管沿圆周方向的受热不均匀性,也就提高了炉管表面的平均热强度;管心距一般在1.8~2.25do之间,推荐使用2do5.1.4辐射室或炉膛尺寸⒈炉膛的高度:高径比-炉管的有效长度与中心节圆直径之比国外:2.5~3.0,国内:1.7~2.5确定:取Lef=(1.7~3.0)D’5.1.4辐射室或炉膛尺寸⒉炉管根数n:所需炉管总数n应为:但实际的炉管根数应选为管程数N的整数倍5.1.4辐射室或炉膛尺寸⒊炉膛的直径D:根据实际炉管数算出中心节圆直径D’,再加上2倍的管中心至

4、炉壁的距离(一般距离取1.5do),即为实际炉膛的直径。即:D=D’+1.5do×2=D’+3do5.1.5遮蔽管无反射锥的空心圆筒炉中对流室下部的第一排管其表面积和当量冷平面面积应分别计入辐射管的面积和当量冷平面内烟气对遮蔽管的角系数令其等于15.2辐射室的校核计算5.2.1存在的问题5.2.2计算方法5.2.3罗伯-依万斯(Lobo-Evans)法传热速率方程式5.2.1存在的问题a.辐射室内的燃料燃烧机理尚不清楚;b.发热面即烟气的温度、组成处处不同,即:εg=f(PCO2,PH2O,L,Tg),PCO2,PH2O=f(r,Z,θ),Tg=f(r,Z,θ);c.吸热面为一灰表面,炉管

5、管壁温度与管内油品温度有关,且处处不同;d.吸热面不连续,炉墙有反射作用5.2.2计算方法经验方法:威尔逊·罗伯-霍特尔计算式理论方法罗伯-伊万斯方法别洛康法区域法热流量法蒙特卡洛法√5.2.3罗伯-依万斯(Lobo-Evans)法传热速率方程式⒈特点:①只能计算辐射传热量QR及烟气离开辐射室的温度Tg;②不能得到烟气的温度分布及热强度分布;③不适用于高径比Lef/D’>3的情况;④适合于纯加热或热强度分布较均匀的加热炉。⒉基本假定:Tmax>Tg>Tg’>TR>Tt⒉基本假定:①烟气在炉膛内的有效辐射温度Tg等于烟气离开辐射室温度Tg’(烟气在炉膛内充分混合,各处温度相等,且等于烟气出口

6、温度);②将炽热的烟气与火焰看作一发热面,将管排看作一吸热面,管壁温度为管内介质平均温度加上50℃;③对流给未敷设炉管炉墙的热量等于其散热损失,从辐射的角度将炉墙看成一全反射面;简化为:在有反射面的情况下,一个发热面与一个吸热面之间的传热。⒊传热速率方程式:两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引入F,辐射室内的辐射传热速率QRr为:式中:Tg、Tt-烟气和管壁的平均温度,K;Aef-烟气对管排的有效辐射面积,m2;F-总辐射交换因数。⒊传热速率方程式:辐射室内的对流方式传热速率QRC为:式中:αRC-对流给热系数,W/(m2.K);ARt-辐射管外表面积,m2。⒊传热速率方程式:取αRC=11.36W/

7、(m2·K);F=0.57;ARt≈2Aef。而当量冷平面面积Aef=φACP代入上式,则:其中:φ-烟气对管排的角系数;ACP-管排所占据的全部面积(包括管间空隙面积),或称为冷平面面积⒊传热速率方程式:辐射室中总的传热速率QR为:可以看出:故辐射室的传热速率方程式为:=f(Tg,Tt)⒋传热速率方程式中各参数的确定:①冷平面面积ACP及烟气对管排的角系数φ:冷平面面积ACP是指管排所占据的全部面积:烟气对管排的角系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