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ID:39925082

大小:669.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15

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_第1页
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_第2页
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_第3页
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_第4页
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神山中学李伟华专题七1、中华文化的特点A、生生不息、历久弥新2、传统美德的品质B、博大精深、源远流长3、传统美德的特性C、爱国主义4、民族精神的核心D、与时俱进5、民族文化E、民族的魂6、民族精神F、民族的根基础知识连连看:汉字“人”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楚系文字)→(小篆)→(楷书)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回顾,齐做选择:1、D、2、C、3、ABCD、4、AB“文化”知识小归纳:特点产生文化影响、作用指导书P73(民族的根)弘扬文化的意义、做法指导书P73、74二、中华美德薪火相传内容回顾,齐做选择:1、A

2、D、2、ABC、3、D“美德”知识小归纳:品质指导书P73美德主要表现特性(与时俱进)三、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你我传承内容回顾,齐做选择:1、A、2、A②B③C①3、ABD2012年5月9日,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郑重提出,要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广东精神”具有丰富内涵、鲜明特色和内在逻辑,“厚于德”侧重于对岭南文化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

3、内在动力。问答: (1)完成新时期“广东精神”与右边语句的连线。厚于德“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诚于信“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敏于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新时代弘扬 “广东精神”的现实意义?①广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②弘扬广东精神,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③弘扬广东精神,有利于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④弘扬广东精神,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促进广东

4、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或:参考时事小册子第一册第5页内容)我要努力成为广东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大力弘扬“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①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②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实事求是,认真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③要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校内外各种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或:参考时事小册子第一册第7页内容)(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践行 广东精神?(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广东精神?①(厚于德)认真学习和传承传统美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②

5、(诚于信)实事求是,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弄虚作假,不考试作弊等;③(敏于行)刻苦钻研,敢于质疑,学以致用,善于开拓创新等。“民族精神”知识小归纳:深刻内涵民族精神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民族的魂)意义(为什么要弘扬)做法(怎样弘扬)指导书P75课堂小结特点产生文化影响、作用指导书P73(民族的根)弘扬文化的意义、做法指导书74品质美德主要表现指导书74特性深刻内涵民族精神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指导书P74(民族的魂)意义(为什么要弘扬)指导书P74做法(怎样弘扬)指导书P751、中华文化的特点2、传统美德的品质3、传统美德的特性4、民族精神的核心5、民族

6、文化6、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爱国主义民族的根民族的魂记清楚了吗?(1)中国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日语、现代日语的源泉(2分),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存在许多共同的(通用的)(同样的)文字(2分)。(2)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2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2分)。这些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或独具特色的汉语言文字是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分))(或几

7、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