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挖荠菜》(北师大)

【教学设计】《挖荠菜》(北师大)

ID:39951598

大小:17.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5

【教学设计】《挖荠菜》(北师大)_第1页
【教学设计】《挖荠菜》(北师大)_第2页
【教学设计】《挖荠菜》(北师大)_第3页
【教学设计】《挖荠菜》(北师大)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挖荠菜》(北师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挖荠菜》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教材分析《挖荠菜》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针对当代的小孩子生活优裕,有些小孩子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有点小孩子很难体会老一辈的苦难生活。因此,本文作者张洁通过自己的童年经历,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希望能够教育孩子们不忘过去老一辈的苦难生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充分理解课文,了解那个年代的艰难、困苦;2、学习对比的写法;3、培养学生叙中有议、叙议结合的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讨论、图片展示的方法,在朗读中将学生引入艰苦岁月的气氛中,运用问题探讨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当时生活

2、的艰难,开始理解作者的感情,再加上学生的默读、引导联想等方法,使学生进入文中的角色,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那个时代的生活背景,那种艰难、困难的生活,从而理解文中“我”的情感的变化,体会老一辈过去的苦难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达到代与代之间的心灵沟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对比的写法。2、学习边叙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理解“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作者张洁及其作品的资料,下发给学生;阅读相关鉴赏文章,制作相关课件;布置预习任务。◆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3、1、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荠菜吗?见过荠菜吗?吃过荠菜吗?荠菜是很常见的一种野菜。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荠菜好吗?(播放:荠菜简介)对于我们来说,荠菜可能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菜,可是有一个人却对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把它看作一个共同渡过困难生活的老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挖荠菜》这一篇课文,看看作家张洁对荠菜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挖荠菜张洁)2、作者简介:张洁,女,生于1931年,196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长期在经济管理部门工作。1978年,发表《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这篇处女作和后来的《谁生活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都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4、创作奖。她的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曾改编为电视剧。1981年,创作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此外,还有中篇小说《方舟》《七巧板》《祖母绿》等。她有许多作品被译成十多个国家的语言。她的文章笔触细腻真挚、优雅醇美……(播放:作者简介)3、检查字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荠菜(jì)蔷薇(qiáng)掰(bāi)琥珀(pò)薄暮(bó)羊圈(juán)苋菜(xiàn)雪蒿(hāo)惩罚(chéng)和煦(xù)广阔无垠(yín)怪癖(pǐ)(2)补充注释【凶神恶煞】迷信者指凶恶的神,常用来指凶恶的人。【毫不留情】不留一点情面。【风和日丽】温和的

5、风,美好的目光,指天气晴朗。【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迁就】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二、交流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思路: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从“我”馋开始写起?4、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三、精读精讲:(一)对比朗读,理解“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1、你认为课文中最凄凉的描写是哪一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播放晚归图,配《二泉映月》朗诵)2、你认为课文中最轻快的描写是哪一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播放春光图,配《月亮河》朗诵)3、课文中最凄凉的描写与最轻快的

6、描写这两段,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谁能说出这两段内容分别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与心境吗?4、通过对比,我们能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对荠菜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吗?(打出字幕一)请说说你的理解。5、“我”对城市菜场上出售的荠菜与对野地里的荠菜感情一样吗?为什么?作者对荠菜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特殊感情?(打出字幕二)(二)比较“我”与孩子们对荠菜的不同感情。1、孩子们对荠菜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2、孩子们对荠菜的感情与“我”对荠菜的感情一样吗?(打出字幕三)两代人对荠菜的感情说明了什么问题?3、对孩子们的不理解,“我”是怎么看待的?(三)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1、作者为什么要写《挖

7、荠菜》这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设问:是为了让人们了解荠菜,珍爱荠菜吗?是在抱怨孩子们对她的不理解吗?是想指责孩子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吗?2、其实作者只想提醒孩子们乃至年轻一代珍爱幸福、珍爱生活。同学们从课文哪一段可以看出来呢?让我们齐读这一段好吗?(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四)学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提问:本文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找出议论的语句,体会它们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讨论并归纳:议论的语句如“因为我知道”到完。议论的作用是明确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我明白……使他们的身边全都感到愉快。”点明孩子们喜欢去挖荠菜的原因。如“他们长大一些

8、之后……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养菜的心情!”点明年轻人陪同我去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