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

【同步练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

ID:39954959

大小:14.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6

【同步练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_第1页
【同步练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_第2页
【同步练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_第3页
【同步练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_第4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练习◆选择题1.在内力作用下,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重力能C.潮汐能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000多米,但在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是8844.43米。据此回答以下两题。3.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A.外力作用B.

2、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D.流水作用4.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展演变说明了(  )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5.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A.吐鲁番盆地B.黄土高原C.喜马拉雅山脉D.青藏高原6.在野外,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它们多与外力作用有直接的关系,下列各项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

3、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7.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B.乙C.丙D.丁9.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B.③——固结成岩作用

4、C.④——地壳下沉D.⑤——高温熔化◆综合题10.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a.长江三峡 b.楼兰古城 c.天山一号冰川d.西北“魔鬼城” e.“鱼米之乡” f.“黄土高坡”(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

5、_____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答案】1.A2.D3.B4.B5.B6.A7.D8.B9.A10.(1)a—A b—C c—D d—F e—B f—E(2)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3)冰斗 角峰 “U”型谷 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解析】1.堆积作用是外力作用;三种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2.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

6、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3.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抬升而形成。4.在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同,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5.吐鲁番盆地是天山断陷盆地,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黄土高原是长期风力吹拂,导致大量黄土搬运堆积而成,是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抬升而成,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强烈

7、隆升区,也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6.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是生物风化作用的结果。7.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层首先形成,然后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Ⅰ,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甲褶皱形成后)上升运动(外力侵蚀)—下降运动(沉积)—岩浆侵入(花岗岩形成)。8.甲为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乙为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9.图中序号与其所代表的地质作用的组合:②——外力作用,③

8、——冷却凝固作用,④——重熔再生作用,⑤——变质作用10.根据图示可判断内外力作用的类型及地貌成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