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残疾预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ID:39987515

大小:5.99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16

残疾预防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1页
残疾预防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2页
残疾预防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3页
残疾预防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4页
残疾预防工作现状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残疾预防工作现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残疾预防工作现状 及对策傅克礼研究员2007年9月北京1.制定相关政策,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预防工作。我国政府出台预防出生缺陷和减少残疾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连续四个五年计划将残疾预防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2年7月,中国残联与卫生部共同制定《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2.组织开展残疾儿童抽样调查。2001年,中国残联与卫生部、公安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组织了中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2004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1年全

2、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现患率1.362%,约139.5万;年平均发现率1.946‰,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19.9万。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0-6岁残疾儿童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0~6岁残疾儿童现患率1.69%,约167.8万。3.加强补碘宣传教育,预防因碘缺乏造成的智力残疾。自“八五”以来,国家将预防因碘缺乏造成的智力残疾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中国残联积极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补碘宣传教育,预防因碘缺乏造成的智力残疾。中国残联每年编印一些宣传材料(宣传册、折页、宣传画等),下发各地。2004年,中国残联与卫生部、妇儿工委共同开展“尊重生命尊

3、重爱——婚前医学检查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2006年9月,中国残联与卫生部、妇儿工委共同启动“健康宝宝、幸福家庭”——预防出生缺陷系列宣传活动。4.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的知识。5.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逐步完善早期康复工作体系。建立各级聋儿康复机构1682个,对26.4万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对11.8万名智力残疾儿童和5.2万名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十一五”期间,将在全国31个城市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试点工作。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和康复救助项目,为贫困地区白内障儿童、肢体残疾儿童实施复明和矫治手术、为贫困残疾儿童配发用品

4、用具等。6.开展试点,探索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模式。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卫生与残联部门共同合作,探索0-6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模式。广东省着手<残疾儿童义务康复条例>中国残联——瑞典政府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合作项目。工作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全国范围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工作体系尚未建立。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全国每年有近100万出生缺陷儿童发生。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儿的发生。全国范围内缺乏残疾儿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康复训练之间的“绿色通道”,三级预防工作明显滞后于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1987年和2006年年龄

5、别智力残疾现患率出生缺陷51.2‰染色体病3.3‰单基因病10.0‰先天畸形36.3‰其他1.6‰MarchofDimes(2006)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居高不下严重出生缺陷的后果40%死于5岁之前40%发展成为残疾20%其他MarchofDime(2006)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当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需求。残疾儿童的康复状况与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体系、服务网络尚不健全,技术服务能力不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匮乏,收训人数有限,康复训练水平参差不齐,训练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科学规范;残疾儿童康复人才队

6、伍数量不足,康复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健康转变人口转变社会经济转型、健康转变、人口转变与残疾发生水平和规模社会经济转型传染病下降死亡率下降慢性疾病意外伤害增加工作和生活方式转变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健康危险因素的变化营养、职业危害、生活方式等预期寿命残疾发生水平和规模2000年中国部分城市和农村人口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城市农村死亡原因构成(%)死亡原因构成(%)1恶性肿瘤24.38呼吸系统疾病23.112脑血管疾病21.28脑血管疾病18.733心脏病17.74恶性肿瘤18.304呼吸系统疾病13.29心脏病11.945损伤和中

7、毒5.91损伤和中毒10.556消化系统疾病3.06消化系统疾病3.887内分泌、代谢病2.9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51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50肺结核1.199精神疾病1.11新生儿疾病1.1410神经系统疾病0.92内分泌、代谢病1.11其他7.82其他8.54合计100.00合计100.00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致残原因分析残疾发生的原因遗传和发育因素外伤和疾病因素环境和行为因素三者交互作用造成先天性和后天性残疾。三大致残因素的相互作用先天性残疾与获得性残疾的致残原因发育缺陷非遗传性残疾遗传性残疾先天性残疾获得

8、性残疾调查残疾人致残因素构成不同残疾类型致残原因构成全球致残因素比例先天或产期(出生)障碍: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