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课件刘家宁

《灯下漫笔》课件刘家宁

ID:40005555

大小:1.56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7-17

《灯下漫笔》课件刘家宁_第1页
《灯下漫笔》课件刘家宁_第2页
《灯下漫笔》课件刘家宁_第3页
《灯下漫笔》课件刘家宁_第4页
《灯下漫笔》课件刘家宁_第5页
资源描述:

《《灯下漫笔》课件刘家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作:刘家宁ljn8300099@163.com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最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1881年生,1936年10月逝世。作者鲁迅21岁时,写过一首诗歌《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可见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关注着祖国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今天我们学习的《灯下漫笔》,同样融注着鲁迅先生对祖国、人民历史与命运的思考。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天,郁达夫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怀鲁迅》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堪称警世格言的文字: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

2、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郁达夫《怀鲁迅》在中国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那么清醒、透彻的了解;也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专制和愚昧揭露得那么深刻和全面;更没有谁能像鲁迅那样,对渗透到中国人思想基因中的“劣根性”痛下针砭,无情地撕下罩在中国人脸上的形形色色的“假面”。没有鲁迅,也许我们至今仍然对与世俗人情融为一体的虚伪习焉不察,深陷于“瞒”和“骗”的泥淖

3、大泽而不能自拔。鲁迅的伟大即在于此,鲁迅的不被人理解也在于此,鲁迅的被人攻击还在于此。—安永兴《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认真阅读原著,你会感受到鲁迅深深的爱国情怀。鲁迅的爱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对我们民族自身“劣根性”的彻底否定上。举凡奴性、惰性、愚昧、麻木、怯懦、巧滑、中庸、投机、残忍、虚伪、吹牛、撒谎、健忘、盲从、敷衍、偷生、自欺欺人、粉饰太平、怯于外斗而勇于内争、用瞒和骗造出许多奇妙的逃路、“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奴性十足”,以及求神拜佛、扶乩打拳等等,都在他那锋利无比的解剖下无处藏身。—安永兴《

4、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同上)沧诲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鲁迅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快满70多年了,自从他对我们的社会、人生产生影响以来,其影响力从未减弱过或消失过。作这样的猜想,大概并不为过——几百年、几千年之后.无论历史的文化筛选多么苛刻,即使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只保留一个人的位置,站立在这个位置上的也只能是鲁迅。经典文化的品格在于经得起历史老人的淘汰、时间之流的冲刷,其意义在于对民族的成长、人类的文明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及其一生事业所作的崇高评价。我们相信,只要精神在,声音就永远不会消失。今

5、天,我们有幸再次走近鲁迅,谛听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灯下漫笔》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本文写于1925年春,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末期。但是鲁迅写作本文,并非仅仅着眼于当时的现实,同时也把视线移向深远的中国历史,并把当时的现实看作是以往历史的一个发展。古老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近百年帝国主义的侵入,又变中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于是,中国人民除了长期遭受封建势力的压迫外,又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始终处于牛马一般的奴隶地位。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北洋军阀很快篡夺了这次革命的政权,他

6、们对外更加依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暴政,加紧压迫人民,摧残革命。鲁迅当时曾愤慨地说:“我觉得民国的来源,实在已经失传了.虽然还只有十四年!”“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没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现在的中华民国也还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华盖集·忽然想到三、四》)写作背景不仅如此,北洋军阀还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了统治,大肆叫嚣“保存国粹”,帝国主义也极力鼓吹“中国必须尊孔”,实现“古道之复兴”,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正如鲁迅所说:“反革命的空气浓厚透顶了,满车的‘祖传’‘老例’‘国粹’等等,都想来堆

7、在道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 针对当时的复古主义逆流,也针对当时的社会,鲁迅这一时期先后写下了《再论雷锋塔的倒掉》《春末闲谈》、《杂感》《导师》等数十篇战斗性极强的杂文,而其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是《灯下漫笔》。写作背景“灯下”,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那一时刻,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

8、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