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ID:40013854

大小:31.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7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_第1页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_第2页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_第3页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过程及其异同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过程大体上均分为复制的起始、DNA链的延伸和复制的终止三个过程。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以大肠杆菌为例):复制起始:OriC起始位点由四个9个核苷酸(9-mer)的重复序列和三个13个核苷酸(13-mer)的重复序列组成。DnaA蛋白结合到9-mer结构上,使DNA形成一个环。结果,双链DNA在富含A-T碱基的13-mer区域分开成为单链。随后,DnaB-DnaC复合体结合到复制起始点上,形成预引发复合物。然后,DnaB利用其解旋酶的活性使解链部分延长,并激发DnaG引发酶,进而形成一段RNA引物,起始DNA的复制(DNA

2、聚合酶只能从3’羟基端起始复制)。DNA链的延伸:DNA链一般形成两个复制叉进行双向复制。DNA链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以3’-5’方向DNA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为前导链,另一条为后随链,后随链的合成以合成冈崎片段的方式进行。延伸过程主要依靠DNA聚合酶III(核心酶由α、θ、ε构成),DNA聚合酶III靠其β夹钳牢固地结合在DNA链上并延DNA链移动。冈崎片段一端的引物由DNA聚合酶I以切口平移的方式去除,然后由DNA连接酶连接为一体。复制叉前进时由解旋酶依靠水解ATP的能量(一个ATP一个碱基)打开双链,单链与SSB结合并保持稳定。DNA拓扑异构酶去除正超螺旋。复制的终止:复制叉前行,

3、当遇到22个碱基组成的重复性终止子序列(Ter)时,Ter-Tus复合物使DnaB停止解链,复制叉前移停止,等相反方向复制叉到达后,由修复方式填补两个复制叉间的空缺。随后,在DNA拓扑异构酶IV的作用下复制叉解体,释放子链DNA。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与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大体相同。复制的起始:真核生物DNA复制从成百上千个起始位点上开始,形成多个复制叉。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S期。真核生物复制起始位点难以确定,酵母中称为自主复制序列(ARS)。起点识别复合体(ORC)与ARS结合后又与前复制复合体(pre-RC)结合,进而吸引Cdc6和Cdt1两个蛋白以

4、及解旋蛋白Mcm2-7形成完整的复合体。pre-RC只在G1期合成,在S期时Cdc45结合到复合体上,激活Mcm2-7,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使pre-RC启动复制。DNA聚合酶α合成由10bpRNA和20-30bpDNA构成的引物(iDNA)。DNA链的延伸:前导链由DNA聚合酶δ合成,DNA聚合酶δ是有高度前进能力的酶,其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和PCNA蛋白的相互作用,两者分别相当于大肠杆菌中γ夹钳装载机和β前进亚基的作用。DNA聚合酶δ的前进能力是由PCNA维持的。后随链的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δ或DNA聚合酶ε合成。冈崎片段之间的引物由核算外切酶MF1去除,之间的缺口由DNA连

5、接酶I连接。复制的终止:随着复制,各复制叉相互接到一起。5’端的空缺由端粒酶补齐。端粒酶中含有一段RNA序列,可以作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序列以补齐空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共同的特点:1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三个过程;2必须有提供3’羟基末端的引物;3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多种酶及蛋白质: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4一般为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的特点:1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聚合酶的移

6、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原核生物为一般为环形DNA,具有单一复制起始位点。2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3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不一且并不同步。4原核生物有9-mer和13-mer的重复序列构成的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位点无固定形式。5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需要Mg+。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δ(ε),引物由DNA聚合酶α合成。原核生物只有三种,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III。6真核生物末端靠端粒酶补齐,而原核生物以多联体的形式补齐。7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间的RNA引物由核酸外切酶MF1去除,而原核生物冈崎

7、片段由DNA聚合酶I去除。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合成。9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蛋白的互相作用。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的相互作用。所谓的复制转录激活还是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这一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