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

ID:40036750

大小:939.31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18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_第1页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_第2页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_第3页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_第4页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第二讲我们将围绕中西方的宗教如何回答这三大问题来对比中西方在宗教文化上的异同。第三节儒家是哲学还是宗教?一、杜维明的定义1、对儒学的定义:“儒学既被视为是一种哲学,也被视为是一种宗教。儒学是一种无所不包的人文主义,既不否认“上天”,也不轻视“上天”。它不仅是中国学者们的信念和信条,也是东亚的一种生活方式。(杜维明著,陈静译,儒教Confucianis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6,第17页)2、儒家的意义:儒家的字面意义是“学者之家”,它意味着一个系谱、一个学派或一个学术传统。(杜维明著,陈静译,儒教Confuc

2、ianis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6,第14------15页)3、儒教的定义儒教是一种世界观,一套社会伦理,一种政治的意识形态,一个学术传统,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从来就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宗教,也不是一个以宗教礼拜活动为核心的宗教。(杜维明著,陈静译,儒教Confucianism,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6,第13-----14页)二、我们的看法:儒学不是宗教,但是它在中国被放到准宗教的地位来信奉,与道家和佛教并称为儒释道第四节儒家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一、儒家的旨趣是此世,是修身,是治国,是止于至善,是成为圣人,所以

3、对于人从哪里来,人要去哪里,对于神鬼等问题不太关注,它关注的此世,是当下,至于前身和后世都不是儒学的重点。所以,儒学是入世之学,不是出世之学。二、孔子不重视鬼神、生和死的问题,即生命的来源、去向和主宰问题。证据: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十一》现在过程儒家的着力点三、儒家对“人从哪里来?生命的源起”的看法同学分享三、儒家对“人从哪里来?生命的源起”的看法1、孔子信不信世界上有个最高的主宰呢?2、是否认为万物都来自这个最高的主宰呢?孔子没有明确讨论人的生命的起源问题,

4、但是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可以推出他相信有一个至高的主宰---天,在统治着万物。证据如下:1、牌位天、地、君、亲、师天是最大的、最高的主宰,被放在最高、最重要的地位2、祭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第三》祭祀祖先就应像祖先真的在面前一样,祭神就应像神真的在面前一样。孔子说:“我如果没亲自参加祭祀,就和不祭祀没有什么两样。”思考与讨论题:孔子对祭祀的态度,表现了儒家的什么修身内容?诚意(内和外、表和里,形式与内容要一致)3、祈祷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lei)曰:‘祷尔于上下神

5、祗(qi)。’”子曰:“丘之祷久矣。”《论语·述而第七》《诔》,祷文篇名4、安全感和信心子曰:「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第七桓魋:魋,音tuí,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故事背景: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

6、何的。5、感叹爱徒之死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第十一为什么颜回去世时,孔子如此悲伤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6、敬畏之心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xia大人,侮wu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因果,敬畏地位

7、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言教。小人不懂得天命因果,所以不知道怕,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的言教。”(1)“畏天命”: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无所怕,就成为最可怕的人。(2)“畏大人”: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敬畏,才能听取他人的教诲和忠告。(3)“畏圣人之言”,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基督教徒看圣经,佛教徒看佛经,这些都是圣人之言,怕违反圣人之言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严重性,也知道该如何为人和做事。7、顺应天意(1)“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

8、宪问》(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8、深藏不露、大智慧不着痕迹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第十七天虽然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却主宰着人间的生死福祸,操纵着自然界四时的变化和万物的生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