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理论》ppt课件

《总供给理论》ppt课件

ID:40053027

大小:214.09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7-18

《总供给理论》ppt课件_第1页
《总供给理论》ppt课件_第2页
《总供给理论》ppt课件_第3页
《总供给理论》ppt课件_第4页
《总供给理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总供给理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章总供给理论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商品和劳物的总和。根据时间的不同,它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它表示在长期,社会中所有的资源都用于生产。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产量总保持在与劳动力充分就业相对应的潜在水平上。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则不同,在短期中,劳动是惟一的可变生产要素,因此,总供给分析就和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雇主与劳动者对价格水平的反应行为密切相关。对于短期总供给模型,根据假设的不同可以得到多种模型,这里主要介绍五个短期总供

2、给模型:工资粘性模型、价格粘性模型、工人错觉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和微观基础模型。其中,前四个模型与某些市场的不完全性有关,第五个模型则涉及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虽然这五种短期模型的假设不尽相同,强调的内容也不同,但其结论具有一致性,都得出的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一、短期总供给模型厂商提供的产量取决于投入的生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技术状况。在总量生产函数给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的总量供给曲线AS一般具有三种形式。在超短期,AS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例如美国19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由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3、,工人大量失业,生产设备大部分闲置。因此,随着就业增加,产量扩大,产品成本保持不变,这是凯恩斯《通论》中描述的情况,所以常称为凯恩斯区间。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然而针对这一形式的解释,却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具争议性的领域之一。本章所涉及的知识就是围绕着短期总供给模型展开的。凯恩斯区间(水平线)总工资粘性模型供价格粘性模型给中间区域(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工人错觉模型曲不完全信息模型线微观基础模型古典区域(垂直线)1、工资粘性模型(1)模型的基本假设与思路工资粘性的概念:工资粘性是指工资率的变动慢于劳动供求的

4、变动,即工资率不能对劳动供求的变动作出及时而迅速的反应。工资粘性所强调的不是工资率不会对劳动供求的变动作出反应,而是这种反应慢,从而在短期内劳动市场会出现失衡。对于工资粘性产生的原因,在失业理论中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其主要因素是工会的存在使得工资并不是由当期决定的,而是经过谈判形成一个时期的合同。合同本身就限制了工资调整的灵活性。工资粘性模型下的基本假设:名义工资保持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降低了实际工资,使劳动成本降低。实际工资下降促使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提高了产出水平。工人和厂商都是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理

5、性人,他们会尽可能地利用可获得的信息从而具有理性预期。在这样的假设下,当总价格水平上升(下降)时,实际工资下降(上升),厂商雇佣更多(更少)的劳动,而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只由投入的劳动量决定,这意味着总价格水平与总产出之间有一种正相关关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就是粘性工资模型的基本思路。(2)模型的推导:假定企业和工人通过预先谈判签定了未来的工资合同以规定名义工资。这时双方都不知道合同生效时的实际价格水平P,只是对未来价格有一个预期值Pe。劳资谈判双方的心中有一个“标的实际工资”w,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劳资双方所期

6、望达成劳动供求均衡的观念的实际工资。双方根据这一实际工资心理价位w和他们对总价格水平P的预期Pe来他们确定的名义工资:W=w·Pe(7.1)名义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的物价水平。在名义工资确定之后和劳动被雇佣之前,企业知道实际物价水平P。由此,实际工资可以表示为W/P,根据(7.1)式,实际工资就等于:W/P=w×(Pe/P)(7.2)即:实际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价格水平/实际价格水平)这个式子表明,如果实际物价水平与预期的物价水平背离,实际工资就与其目标背离。当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物价水平时,实际工资小于其目标;当

7、实际物价水平低于预期物价水平时,实际工资大于其目标。粘性工资模型的最后一个假设是,就业由企业需求的劳动量决定。换言之,工人和企业之间的谈判并没有事先决定就业水平;相反,工人同意按事先决定的工资提供企业希望购买的劳动量。我们用劳动需求函数Ld描述企业的雇用决策。L=Ld(W/P)(7.3)这个式了说明,实际工资越低,企业雇用的劳动越多。劳动需求曲线如图7-1(a)所示。产出由生产函数决定,企业生产函数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公式来表示:Y=F(K,L)(7.4)这个式子说明,在短期内,资本是不变的投入要素,只有劳动是可变的投入要素

8、,产出的变化仅取决于劳动的投入变化。雇用的劳动越多,生产的产出越多,但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图7-2(b)表示了这一点。由于名义工资是粘性的,所以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使实际工资背离目标实际工资,而且实际工资的这种变动影响所雇佣的劳动量以及产出。图7-1(a)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的劳动需求曲线,表示劳动需求量和实际工资的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