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病》ppt课件

《多囊肾病》ppt课件

ID:40108663

大小:472.55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7-21

《多囊肾病》ppt课件_第1页
《多囊肾病》ppt课件_第2页
《多囊肾病》ppt课件_第3页
《多囊肾病》ppt课件_第4页
《多囊肾病》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囊肾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囊肾病(polycystickidneydisease,PKD)肾囊肿:包曼囊~集合管间的局部扩张→与原来的肾小管脱离→独立、充满液体的囊肿囊性肾脏病:肾脏出现单个或多个囊肿的一组疾病,分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多囊肾的分型目前已知有3种基因的突变导致了ADPKD其中2种最为常见:为PKD1(约占85%)和PKD2(约占15%)第3种是PKD3多囊肾的分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ADPKD)此型一般到成年才出现症状,又称成人型多囊肾,实际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故“成人型”并不准确,已废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又称婴儿型多囊肾.一般在婴儿即表现明显常染色体显性多囊

2、肾病(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发病率为1/1000~1/400。双侧肾脏出现大小不一的囊肿,囊肿进行性增大,最终破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ESRDADPKD除累及肾脏外,还伴有肝囊肿、胰腺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因此,它也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遗传概率1、男女发病几率相等2、父母有一方患病,子女有50%获得囊肿基因而发病,如父母均患此病,子女发病率增加到75%3、不患病的子女不携带囊肿基因,其下代(孙代)也不会发病,即不会隔代遗传。真正不经父母遗传而由基

3、因突变而发病的情况极少见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全球估计1200万患者终末期肾病的10%肾脏替代治疗第4位病因我院MHD病人中,ADPKD占4.1%病理生理肉眼肾脏明显增大,表面可见大小不等,圆形,半圆形泡状突起的突起,张力很高,棕红色,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上皮:囊肿有扁平立方或上皮被覆,内腔:有黄色透明或血性液体,见胶冻物质及脓性渗出物。出血或合并感染时可为巧克力色。囊肿间:有压迫萎缩的肾实质及炎性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正常肾组织结构消失。镜检: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1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2液体分泌增加3细胞外基质重塑及间质纤维

4、化ADPKD发病与细胞中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有关。通路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庞大的信号转导网络,共同对囊泡上皮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凋亡及分泌等各方面造成影响,最终导致多囊肾的发生和进展。病理生理发病机制1、“二次打击”学说患者一对pkd等位基因(pkd1或pkd2)中有一个由于父母遗传或自发突变而存在胚胎期突变,所有的肾脏上皮细胞均携带此突变,但尚不足以引起肾脏囊肿。个体在遗传因素及后天环境作用下,部分肾小管另一个正常单倍体也发生体细胞突变,使pkd基因完全失活,才导致囊肿形成发病机制2、螺旋区-螺旋区相互作用假说发病机制3、纤毛致病学说(中心地

5、位)纤毛无运动功能,必须依赖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鞭毛内运输(IFT)来完成,驱动蛋白-和细胞浆动力蛋白-1B作为2种分子动力蛋白,分别参与其中的顺向转运和逆向转运过程,纤毛通过多囊蛋白复合体感受尿流率调控肾小管腔直径和分化状态,基因突变引发了纤毛感受尿流率的功能异常,可通过下游Ca2+信号传导影响靶基因调控,进而导致细胞功能改变和囊肿生成遗传突变基因是杂合子,在毒素、感染等环境因素“二次打击”下,体细胞发生突变,引起纤毛或多囊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内代谢障碍上皮细胞增殖,形成微息肉,阻塞肾小管腔基底膜成分异常,细胞极性改变,小

6、管细胞腔膜面分泌液体增加同时新生血管形成增多,为不断增殖的细胞提供营养以上这些表形异常使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不断增殖,囊肿进行性增大,产生了类似于良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最终导致疾病进展和肾功能丧失诊断1、家族遗传史:ADPKD代代发病,男女发病率相等2、临床诊断标准:主要标准:1、肾脏皮髓质弥漫散布充满液体的囊肿;2、明确的多囊肾病家族遗传史次要标准:1、多囊肝;2、肾功能衰竭;3、腹壁疝;4、心脏瓣膜病;5、胰腺囊肿;6、脑动脉瘤;7、精囊腺囊肿;8、眼睑下垂两项主要+一项次要第一项主要+三项以上次要诊断3、影像学检查:Ravine等于1994年提出了

7、一下B超诊断标准:有家族遗传史的30岁以下患者,单侧或双侧肾脏有2个囊肿,30~59岁患者双侧肾脏至少各4个囊肿;如果同时伴有其他肾外表现,如肝囊肿等,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此诊断标准敏感性97%,特异性90%。如无家族遗传史,每侧肾脏有10个以上囊肿,并排除其他肾囊肿性疾病方可诊断肾脏SCT扫描肾脏实质内满布大小不等圆形或类圆形囊性低密度影,呈蜂窝状,囊壁菲薄,部分融合,部分呈分叶状突出于肾脏轮廓之外。囊内出血而表现为局部囊腔内高密度影;囊壁的钙化则一般认为与出血感染有关,肾钙化程度与肾衰程度紧密相关,SPECT肾动态显像SPECT肾动态显像能准确测

8、定出肾GFR和肾脏综合清除能力等指标,并且价格便宜,操作方便I期肾脏体积增大后,肾功能已经轻度损害,表现为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