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对挫折和压力

勇敢面对挫折和压力

ID:40155434

大小:466.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7-23

勇敢面对挫折和压力_第1页
勇敢面对挫折和压力_第2页
勇敢面对挫折和压力_第3页
勇敢面对挫折和压力_第4页
勇敢面对挫折和压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勇敢面对挫折和压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勇敢面对挫折和压力——“走进心灵”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对社会的感觉敏锐,思想不成熟,在应对挫折上尚欠成熟。屡见报端得的大学生自杀及他杀事件正是应对不成熟的极端表现。本次讲座将探讨挫折的一般问题,分析大学生应对挫折的主要资源、方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就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应对挫折、维护好自我心理健康提供咨询帮助。一、挫折的性质:挫折无处不在,人人都遭受过或大或小的挫折。什么是挫折呢?挫折就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支配下,达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应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的性质挫折由挫折情境、

2、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个因素构成。1.挫折情境是指阻碍需要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等情景状态或情景条件,如考试不及格、交往受挫、失恋、出国不顺利等;2.挫折认知是指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评价;3.挫折反应是指伴随着挫折认知,对挫折情境产生的情绪和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紧张或攻击等。在这三个因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挫折认知是主观上对挫折情境的一种评价,它直接决定着个体对挫折情境的反应。挫折的性质挫折的产生与动机密切相关,而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动机引导人们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并力求实现这一目标。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目标的不到事先就会产生挫折。挫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

3、挫折具有消极性,人在经历挫折后就会产生焦虑、烦恼、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或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这些负性情绪或行为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不仅会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失,还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引发各种身心疾病;另一方面挫折又具有积极性,挫折对于人的积极影响在与挫折引起的适度的紧张和压力,有利于人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环境,能不断调整自己,从挫折中吸取教训,磨练意志,施恩更加成熟、坚强,在逆境中奋起,从而有更大的发展。二、挫折承受力及其影响因素: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时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也就是个体适应、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挫折承受力有不同的水平,既

4、包括对挫折的接纳、容忍、适应的能力,也包括对挫折的主动调整、转变、改善的能力。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与体弱多病的相比,通常情况下,前者的挫折承受力更强一些。因为挫折会引起人的情绪及生理反应,使人产生紧张感,这会加重体弱多病者的病情。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2)生活经历:在重大的挫折面前,生活经历丰富的人能够参照过去的知识和经验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其挫折承受力就高。而从小就一帆风顺的人因为没有机会积累应对挫折的经验,一旦遭遇挫折,往往手足无措,反应消极,缺乏应变能力。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指伴侣、朋友、

5、同事和家庭成员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对个体的支撑和帮助。社会支持是应对挫折的一种缓冲。一方面,社会支持者会提供给受挫者信息,从而影响个人对挫折事件的评估或改变他对应对策略的使用;另一方面,社会支持提供的情感支持可以增强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促使个体采用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4)人格因素:乐观。乐观的人对生活又积极的期望,在挫折面前能够百折不挠,使自己更好的应对压力,以更健康的方式享受人生。挑战性。挑战性强的人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视为挑战,积极进取,对生活的控制感强,在失败面前不轻易放弃。自我弹性和自我控制。自我弹性指以自我调控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自我

6、控制指通过延迟满足、抑制攻击、做出计划以控制行动的能力。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5)认知因素:面对挫折情境,认知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挫折事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决定着人们对挫折事件应对反应。三、挫折的有关理论:(1)本能学说:由英国著名的策动心理学的创始人麦独孤提出,他认为,个体策动和维持行为的动力是本能,一切行为都在分离达到一定的目的,个体因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行为,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麦独孤关于挫折的本能说观点,忽略了挫折的社会因素,以本能来概括人复杂的社会行为,过于简单。挫折的有关理论(2)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理论:

7、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是快乐主义,人的生物需要有两种:保存个体的生命和延续种族的生命,而性本能是完成这两项活动的自然倾向。挫折的有关理论弗洛伊德把自我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代表无疑是,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最原始、与生俱来的,他同外界不能直接接触,总是急切地在寻找出路。“自我”是一时的结构部分,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而活动。当自我不能控制本我时,就需要超我取代自我的职责了。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处在相对平衡中,当受到挫折时,就会失去平衡,导致精神病的发生。挫折的有关理论(3)挫折——侵犯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多拉

8、德、杜波等提出。他们认为,侵犯行为的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