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第35课笔记:永字八法4

黄简书法讲座第35课笔记:永字八法4

ID:40166297

大小:3.39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24

黄简书法讲座第35课笔记:永字八法4_第1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35课笔记:永字八法4_第2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35课笔记:永字八法4_第3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35课笔记:永字八法4_第4页
黄简书法讲座第35课笔记:永字八法4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简书法讲座第35课笔记:永字八法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简书法讲座第35课笔记:永字八法41.在转和折今天这堂课讲“永”字八法第四笔:趯。以前讲过,趯有两个读音。一个音yuè,如尖锋行笔称之为趯锋。另外一个音tì,就是“永”字八法第四笔。这个“趯”究竟是什么?跟钩有什么不同?这要从什么是“转”,什么是“折”讲起。1.1什么是转?“转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词,“转”和“折”都是改变方向,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你看这个蓝色的点,它做了一个圆周运动,转了一圈,但是要问,它在什么时候改变方向呢?事实上它每时每刻、每一点上都在改变方向,但每一点改变的程度非常小,几乎感觉不到。所以说“转”是逐渐地改变方向。1.2什

2、么是折?现在换一个运动方式,你看这个蓝点在运动中经常突然改变方向,同样是走了一周回到原点。我们说,这次是沿着一条折线运动的,换句话说,“折”是运动中突然改变方向,所以“折”有明显的折角。1.3书法中的转上一堂课我讲到横竖各有三种形态,横笔的覆和仰这两条弧线,就属于转。竖笔的竖和裹也是转,都是圆周的一部分。书法中当然也用折线,折线可以看作是两条线的组合,这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闲”字,箭头所指,是横笔和竖笔的结合,也就是右上角,两笔交接的地方,我们称为一个节点。如果是竖笔接合横笔,那就是左下角,这是王羲之写的“妄”字,箭头所指,可以清楚地看到节点。2.

3、钩明白了转折,理解书法上的钩趯就很容易了。简单地说,钩为转,趯为折。《说文解字》解释“钩”,说“曲也”。段玉裁注:“曲物曰钩”,弯曲的形状,就是一个钩。最早写为“句”,后来改为“勾”。以免和“句子”的“句”相混。金属制者为“鉤”,后来也改为“钩”了。有没有想过,历史上什么时候写字有了钩?拿永字为例,在篆书和隶书中没有钩,草书连笔也没有钩,到行书一竖下面才现出了钩。这种钩,实际上就是一个带笔。连笔是把飞度的大圈写出来,这时候看不见钩,只看见圈,带笔只是一笔结束时拖带的痕迹,它指出飞度的方向,但大圈没有写出来。这个时候我们看见了一个钩。钩在行草书中非常多,

4、我这里举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几个字,箭头所指就是钩。“情”字下面的“丹”也有一个钩。“畅”字,你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在圆弧线上。这个“宇”最后一竖,收笔算不算一个钩呢?虽然弯曲的幅度不大,但也可以归入钩。后来学这一笔的不少,褚遂良《阴符经》里边就有这样的钩。这个“也”字的一横的最后收笔,也是一个钩。我们称为横钩。智永《真草千字文》的“为”字,一个漂亮的转,也是钩。类似的如文征明《游虎丘诗》“高”字,这个钩跟智永是一样的。简言之:钩为转,来自于笔锋作弧线运动时的收尾带笔。钩属于原来的弧线,不是独立的笔画。3.趯明白了什么是钩,再理解趯就很容易了。如果要下一

5、个定义:趯就是分拆的钩。刚才讲过,钩原是弧线的收尾带笔,这就有很大的随意性,我称之为虚笔,有时带一笔,有时又不带,有人带一笔,有人却没有。如果要把钩写成有确定性的笔画,那该怎么做呢?古人把钩和原来的主笔分拆开来,拆下来的钩,算做一个实笔,这就是趯。实笔都是要认真写好的,不能随便处理。这就保证了把钩写实、写好。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前面两个行书的钩,实际上是虚的,只是写得快带出来的,后面智永这个趯,是精心写的,实在的,有用笔的。再看这个隶书“光”字,最后的雁尾,就是一种拖带,但在真书中,变成向上的一趯。这可不是拖带出来的。要注意,趯产生后,并不是说废除了钩

6、,而增加了钩的表现形式。你看第30课中我讲到王羲之这个“将”字,左面一竖下面是趯,右面竖笔下来是钩。二者并用,就有富于变化的效果。钩是转,而趯是两个笔画的结合,那就是折。简言之:趯是分拆的钩,为笔画之一,不是拖带;趯必须连接主要笔画,不能单独表现。趯和主笔连接后,两根线条形成一个折。4.踆锋钩为转,趯为折,趯当作单独一笔后,就产生了怎样把它连接到主笔上的问题,横竖撇捺四大笔画,都可以加上趯,我这里先以竖笔为例。把趯和主笔连接起来的动作,那就是30课中讲过的“踆锋”。踆锋是一种小圈,它本身不是笔划,它只起到连接的作用。如写完竖笔,踆锋转圈,过渡到下一笔趯

7、。踆锋怎样转法,各家习惯不同,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踆锋的圈,往往形成了明显的“足跟”,好像一个人的脚。(两字为颜真卿《告身贴》)你看同一个,同一个作品中,踆锋的大小也会不一样的。刚才那个踆锋圈比较大,这一个就小点了。踆锋这个动作,甚至保持在印刷体字型中,没有这个足跟就不好看。踆锋也有反方向转运的,褚遂良《阴符经》中的“推”字,提手旁就是一个例子。横笔的趯,《阴符经》中也有反方向转动的。以前我讲过,王羲之这个“将”字,左面竖笔下来,转了一个很小的圈,然后写趯,这些,大家在临贴时,都要小心地体会。5.趯的位置和长短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趯由三样东西组成:一

8、是主笔,如《告身贴》这个“外”字,主笔就是一竖;二是踆锋,一个小圈,或者说就是那个足跟;三是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