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课件(邓修,吴俊生版)

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课件(邓修,吴俊生版)

ID:40168790

大小:2.99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19-07-24

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课件(邓修,吴俊生版)_第1页
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课件(邓修,吴俊生版)_第2页
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课件(邓修,吴俊生版)_第3页
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课件(邓修,吴俊生版)_第4页
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课件(邓修,吴俊生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课件(邓修,吴俊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吸收3.1吸收过程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3.2吸收过程的设计变量和对工艺生产的适应性√3.3气液相平衡√3.4传质理论3.5传质速率和传质系数3.10塔高√3吸收1、吸收的基本原理吸收是利用液体处理气体混合物,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传质过程。吸收是一个分离过程,且分离的是气体混合物,分离的介质是某一种液体溶剂称之为吸收剂,被吸收的气体混合物称为溶质。吸收是一个从气相往液相的传质过程。被吸收的气体通过适当的方法与吸收液分离的过程称为解吸过程,对吸收液而言,则成为再生。应用:常用于获得产品、分离气体混合物、

2、净化原料气以及脱除尾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3吸收2、流程图3吸收3、吸收操作的分类依据吸收的机理可分成物理吸收(甲醇-CO2)化学吸收(K2CO3-CO2)★物理吸收的特点:所溶组分与吸收剂不起化学反应极限:溶解平衡=f(T,P)★化学吸收的特点:所溶组分与吸收剂起化学反应极限:相平衡=f(T,P,反应组分B)3吸收4、吸收过程的特点吸收与精馏操作的相同点:☆平衡分离过程☆热、质同传过程,由MESH方程求解吸收与精馏的不同点:①原理不同:吸收是根据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的。精馏利用组分间相对挥发度不同使组分分离。②塔式不同③传质形式不同吸

3、收过程:单向传质,气相传质到液相,需外加吸收剂;精馏过程:双向传质,液相传质到汽相,汽相传质到液相,不需加质量分离剂。1.吸收剂不需要再生的吸收装置使用对象:主要用于制备液相产品,如硫酸吸收SO3吸收制硫酸、水吸收HCl制盐酸、吸收甲醛制福尔马林液、碱液吸收CO2或SO2制碳酸氢盐或亚硫酸盐等。流程特点:吸收剂不再生,且循环操作。3.1.1吸收装置的工业流程3.1.1吸收装置的工业流程典型实例:硫酸吸收SO3吸收制硫酸2.吸收剂需要解吸的吸收装置使用对象:气体的净化或回收;流程特点:至少有两个塔(多了一个再生过程)。减压冷再生:通过改变P

4、,改变相平衡,使溶质解吸。适用:高压下化学吸收液的初脱。气提冷再生:用惰性气体降低溶质在气相的分压促使解吸;适用:溶质不必回收的场合或稀释溶质在气相的含量。间接蒸汽热再生:利用间接蒸汽,升高温度,改变液面上活性组分的平衡分压,加速解吸速率;适用:化学吸收。3.1.1吸收装置的工业流程3.1.1吸收装置的工业流程(1)吸收剂不重复利用的装置典型实例:氯气吸收3.1.1吸收装置的工业流程(2)减压冷再生流程典型实例:CO2吸收-再生(3)气提冷再生流程典型实例:脱除H2S吸收-再生3.1.1吸收装置的工业流程(4)间接蒸汽热再生流程典型实例:

5、热钾碱法脱碳流程3.1.2吸收过程的应用1.获得产品将气体中的有效成分用吸收剂吸收下来得到产品。如硫酸吸收SO3制浓硫酸,水吸收HCl制盐酸。2.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吸收剂选择性吸收气体中的某一组分达到分离目的。如用有机溶剂吸收煤气中的苯,用丙酮吸收天然气裂解气中的乙炔。3.气体净化用吸收剂将气体中的有害组分吸收以达到气体净化目的。如天然气的脱硫,生产尾气的SO2脱除。4.回收有价值组分为防止有价值组分从气相流失,用吸收剂将其吸收下来达到回收的目的。如一些易挥发溶剂的回收。3.2吸收过程的设计变量 和对生产工艺的适应性吸收过程的重要因素(1)

6、设备条件设备形式、尺寸、内部构件等,都与传质效率有关。同等处理规模下,效率越高,设备投资越少。(2)吸收剂选择性是关键,解吸条件也非常重要。(3)操作条件温度:温度越高,越不利于吸收;压力:压力越高,越有利于吸收。3.2.1设计关键参数分析(1)吸收塔的直径(2)再生塔的直径(3)再生塔的压强(4)贫液和回流液的温度(5)各种换热器的热负荷(6)吸收塔和再生塔的高度3.2.2吸收过程对生产工艺的适应性(1)操作压强压力高利于吸收,但操作费用将增加,通常选择气体来时的压力。特殊情况可考虑增压操作。(2)溶质的气相浓度关键是控制吸收塔出口气中

7、的溶质指标。(3)毒性这里指的是对吸收剂的毒性,即产生沉淀、使吸收剂分解、或生成不可还原的产物等。(4)能耗主要是吸收剂再生的能耗,应充分回收利用。3.3气液相平衡气液相平衡的概念气液相平衡主要是指气相组分溶解于液相,使气相组分与液相中的相同组分达到平衡的状态。而汽液相平衡则主要是指液相组分挥发到汽相形成的平衡。两种平衡尽管过程方向不同,但相平衡原理却是相同的:3.3.1物理溶解时的相平衡(1)气液平衡常数mi式中,、分别为i组分在气相的逸度系数和在液相的活度系数;p为气相总压,为纯i组分液相在体系温度和压力下的逸度。(2)二元组分溶解的

8、气液平衡关系式中,x0是在溶液中吸收剂的摩尔分率,x0=1-xi;Hi为亨利系数,kPa;A是与温度和压力有关的一个常数。此式适合于任何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和很低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3-1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