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及综合防治

小麦病害及综合防治

ID:40189945

大小:3.48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7-25

小麦病害及综合防治_第1页
小麦病害及综合防治_第2页
小麦病害及综合防治_第3页
小麦病害及综合防治_第4页
小麦病害及综合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病害及综合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麦类作物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正式记载的小麦病害约200种,我国发生较重的有2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等。第二章小麦病害Wheatdiseases第一节小麦赤霉病第二节小麦锈病第三节小麦白粉病第一节小麦赤霉病Wheatheadblight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重要的麦病之一,特别在江湖沿江地区常年严重发生,减产40~50%。病菌侵害穗部,造成子粒干秕皱缩,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带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毒素,人过量食用,引起头昏、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家畜饲料中含10%的病粒,也出现

2、中毒症,甚至导致流产。一、症状1、发病部位:可造成苗腐、基腐、杆腐、穗腐;2、病害症状:⑴苗、基、杆腐发生时,病部变褐色,节上产生红霉,严重时全株枯死;⑵穗腐:乳熟期盛发,病菌初期侵害小穗颕壳,出现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斑→小穗枯黄→穗轴变褐色→枯穗或半枯穗,子粒干秕;⑶病症:在病穗颕片边缘或小穗基部与穗轴交接处,有一层粉红色胶粘霉层——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座——穗成熟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颗粒——子囊壳;1.健穗;2.初期病穗; 3~5.病害在麦穗上的发展情况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二.病原物(Pathogen)1、有性态: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zeae,子囊菌亚门赤霉属;子囊壳

3、卵园形,兰紫色,表面光滑,顶部孔口处呈瘤状突起;子囊棒状,无色,内生螺旋状排列的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弯纺锤形,多为三个隔膜;2、无性时期:禾谷鎌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鎌孢属,此外其他多种鎌孢菌也可引致赤霉病(如燕麦、黄色、串珠、弯角等镰刀菌种);禾谷鎌孢菌: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座上,分大、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孢子:鎌刀形,多数3~6个隔膜,单孢无色,但堆聚一起时呈粉红粘稠状;小型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椭园形,较少产生;1.子囊壳2.子囊壳纵剖面3.子囊及子囊孢子4.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5.分生孢子病原真菌的子囊壳3、生理:

4、该菌生长发育对营养要求不严,但需高温、高湿的条件;病菌的生长发育:适温为22~28℃;致病力分化:不同来源的病菌,对小麦品种的致病力可分为强、中、弱三类,但没能划分出稳定的生理小种;4、寄主范围:我国已发现60多种寄主(麦类、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甜菜、茄子、豌豆、紫云英、苜蓿等);三.病害循环(Diseasecycle)1、越冬:病菌可在多种作物的残体上腐生,病残体中的菌丝在土表能活一年,翻埋土下,活1-2月;子囊壳在土温-20℃以上,即可顺利越冬;2、子囊孢子形成和初侵染:春天,旬平均气温10℃,相对湿度80%以上,子囊壳开始形成,4月初~5月上是子囊孢子形成和释放盛期;子

5、囊孢子自麦穗花药和颕片直接穿透表皮侵入;3、再侵染:在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是田间主要的再侵染源;四.发病因素(Epidemicfactors)足够的菌源,适宜的发病气候条件,与小麦最易感病期——抽穗至扬花阶段相吻合,即会病害流行;1、菌源:病菌寄主范围宽,能在多种作物残体上腐生越冬、越夏,所以菌源总是充裕的;2、品种抗病和生育期: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但未发现免疫品种;抽穗——扬花期是最易感病期,因为子囊孢子最易从花药和颕片入侵;3、气候条件: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长期处于85%相对湿度,3天或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病害极可能流行;4、栽培管理:地势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田块易发病;麦收后

6、,长期堆垛,遇阴雨,会造成烂垛;六.防治方法(Controlmethods)(一)农业防治建立排灌系统:麦地开深沟、直沟、腰沟配套,作到雨住田干;翻耕灭茬,减少田间菌源:稻麦两熟地尤其重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适期早播;选育和利用抗、耐病的品种:可因地制宜选用宁8026、镇7495、早丰1号、鄂麦6号、万年2号等中抗品种返回(二)药剂保护防治效果主要取决于首次施药的时间,小麦齐穗或杨花10~50%时施药;若气温高,应在齐穗时第一次喷药,一般情况喷施一次,若药后持续高温高湿,杨花期应再喷一次;50%多菌灵可湿粉1500g/公顷;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剂750~1200g/公顷

7、;12.5g治萎灵(水杨酸多菌灵)200g/亩;33%纹霉净可湿粉剂50g/亩;处理稻桩减少菌源,清沟排渍雨住田干;花期喷药防治侵染,快打快收干燥入库。第二节小麦锈病WheatRust小麦锈病是世界性病害,共分条、叶、杆三种锈病,近年来我国以条锈、叶锈为主,杆锈较轻。一、症状条锈叶锈杆锈发病部位叶、叶鞘、茎杆上少叶、叶鞘杆、叶鞘、叶片上少夏孢子堆排列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斑鲜色蛋黄桔红锈褐破裂后期破裂破裂轻微表皮外翻冬孢子堆排列叶背叶背在夏孢子堆中产生颜色黑色、扁平孢子堆表皮不破后期破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