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

ID:40222042

大小:649.50 KB

页数:296页

时间:2019-07-27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_第1页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_第2页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_第3页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_第4页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主讲人王洪京清代著名医学家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被后世尊称为温病学派的创始人,他有关温病学的论述最早见于《续选临证指南医案》,于公元1775年刊行,又被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收入他所著的《温热经纬》一书中,题名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简称《外感温热篇》,分为36条。这篇文章充分地反映了叶天士对温病学理论的建树和辨证论治的丰富实践经验,对后世有重大指导意义。尤其是篇中的第1条至第10条,集中体现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更为研究温病学所必读。下面分列标题进行讲解、阐释,供大家学习《温病学》参考。一、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伤寒辨治的异

2、同温病,就其病变性质而言,可分为温热病与湿热病两大类别。叶天士在第1条中重点论述了温热病。条文中以精练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伤寒辨治的异同,并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从而为温病学说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并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本条内容可以分为三段。1.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这一段就是原文中所说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句话虽然仅有短短十二个字,却论述了温病的病因、邪气侵入的途径、初起的病变部位、发展规律这四个方

3、面的问题。“温邪”二字,明确地提出了温病的致病因素是温热邪气,这就把温病与外感寒邪所导致的伤寒病从病因上严格地加以区别。“上受”二字,指出了温热邪气侵入人体的途径。“上”字,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温热邪气侵袭人体,自口、鼻而入,口、鼻都在人体上部;二是指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口、鼻,而且肺合皮毛,温热邪气无论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入,都导致肺的卫外功能障碍而发生表证,因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在人体上部,所以肺的病变称为“上受”。“温邪上受”四个字,不仅是讲温病的病因与邪气侵入的途径,而且也与伤寒病做了鉴别。温为阳邪,其性上行,升散开泄,所以温邪袭人始

4、从上受,由口、鼻、皮毛而入,先侵袭肺系。寒为阴邪,其性下行,收引凝滞,所以寒邪袭人始从下受,先侵袭足太阳膀胱经。温病与伤寒,病因有温邪与寒邪之分,发病初起有上受与下受之别,病机与治法当然也不相同,所以叶氏在本条最后强调指出:“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由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叶氏对温病与伤寒的鉴别是非常重视的,他既然提出二者治法“大异也”,那么对二者病因与发病的区别就不可能不加以论述。本条中虽然未明确提出“寒邪下受”的说法,但从其“温邪上受”之说就可以推断应当是与“寒邪下受”相对而言,条文中温病与伤寒的鉴别之意已在不言中了。据传说,《

5、外感温热篇》并非叶氏手著,是叶氏游太湖洞庭山时,其门人顾景文随于舟中,记录他的口授而形成的文字记录。既然是笔记,在记录中就难免有省略删减之处。因为本段重点在于记录叶氏对温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论述,所以把有关温病与伤寒对比鉴别的内容省略未录,也不是没有可能。仔细推敲“温邪上受”这四个字,确实含义殊深,耐人寻味,由此更可以悟出古人“于无文处求文”的说法确实发人深省。“首先犯肺”一句,指出了温病初起的病变部位。所谓“犯肺”,不是单纯指肺脏,而是指肺系而言。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五脏不是孤立的脏器,而是以脏为中心,通过经络与其相表里的腑以及体表的组织器官相联系的功能

6、系统。肺系,就是以肺脏为中心,通过手太阴肺经与体表的鼻、皮毛相联系的肺系统。温热邪气侵袭人体,首先导致肺系病变,所以称为“首先犯肺”。肺系病变可分为两个阶段,初起温热邪气侵袭口、鼻、皮毛,导致肺的卫外失司,以发热,微恶风寒为主症;或因邪气侵袭,导致手太阴肺经经气不利,从而引起肺失宣降,则以咳为主症。无论是卫外失司,还是肺失宣降,其邪气仅在口、鼻、皮毛或经络而已,并未深入肺脏,都属表证范畴,称为邪在肺卫,是卫分证。如果表证不解,热邪入里,循手太阴肺经而深入肺脏,导致热邪壅肺,以高热,喘咳为主症,则属肺的气分证。也就是说,肺系的病变根据其浅深轻重的不同,有太

7、阴(肺)卫分和太阴(肺)气分之别,但二者均属“温邪上受”的阶段,所以统称为“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一句,指出了温病的发展规律。“逆传”是与“顺传”相对而言。顺传,是指温热邪气自上焦太阴卫分传入太阴气分,进而传入中焦阳明气分,见足阳明胃无形热盛,以高热恶热,蒸蒸汗出,渴欲冷饮,脉浮洪为主症。如果高热不解,津液耗伤,导致大肠燥热,燥屎内结,形成手阳明大肠腑有形热结,以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或焦燥,脉沉实有力为主症。如果中焦燥热不解,吸灼真阴,消耗肝血肾精,就进而深入下焦血分而成真阴耗损之证,甚至导致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正如

8、王孟英在本条按语中所说:“温病始从上受,病在卫分,得从外解,则不传矣。第四章(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