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影欣赏

西方电影欣赏

ID:40228550

大小:20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27

西方电影欣赏_第1页
西方电影欣赏_第2页
西方电影欣赏_第3页
西方电影欣赏_第4页
西方电影欣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电影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影欣赏之电影流派薛亚军电影的发明1、电影的两位先驱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活动电影机”题材工厂题材: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木匠》《铁匠》《拆墙》家庭生活:《婴儿的午餐》《金鱼缸》《儿童吵架》《海水浴》《玩纸牌》《下棋》《钓虾》最著名影片:《火车到站》《水浇园丁》2、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乔治,梅里爱曾是卢米埃尔影片的第一批惊奇的观众。最初拍摄影片是对卢米埃尔的模仿:《玩纸牌》、《火车进站》、《街头风光》等等。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贵妇人的失踪》《橡皮头人》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建造了一个玻璃屋顶的“摄影棚”,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摄影棚”。

2、世界电影流派1、布莱顿学派成立于1900年英国的电影先驱团体,首创特技摄影和简单的蒙太奇,并实验各种彩色技术。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现实主义的萌芽。多视点时空观念。代表作: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

3、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3、电影眼睛派特点: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

4、于列宁的三支歌》。作用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特点: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电影欣赏:《战舰波将金》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6、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产生时期:20世纪30年代特征: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

5、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缺陷:忽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代表:雷内·克雷尔《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雷诺阿《大幻灭》《游戏规则》,让·维果,马赛尔·卡尔内。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产生时期: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意大利内容:主张通过普通生活反映社会问题;以日常生活代替虚构的故事;不给观众提供答案;反对职业演员;反对编导分家。形式:实景拍摄;自然光;长镜头,深焦距。代表作品: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城市》《游击队》德·西卡《擦鞋童》德·桑蒂斯《艰辛的米》《橄榄树下无和平》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捷尔米《以法律的名义》《两分钱的希望》。局限和弊端:对生活集中概括不

6、够,有少量非情节化和非性格化现象;贬低编剧和演员。8、法国新浪潮电影1959-1961法国。强烈反传统、强调艺术创新;将抽象的哲理转化成具像的画面。作者电影往往集编剧、导演、对自、音乐,甚至制片于—身,形成了统一的制片方式。“新浪潮”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不少影片都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在艺术上突破传统电影语言的同时,避免过分脱离一般观众的欣赏习惯;用长镜头代替蒙太奇, 移动摄影代替固定摄影,跳接;很少使用隐喻。主题:非政治性的电影。摄影方法:摄影风格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哲学基础:来自存在主义。代表作品:夏布罗尔《表兄弟》特吕弗《胡作非为》戈达尔《精疲力尽》雷乃《广岛之恋》《去

7、年在马里昂巴德》9、新德国电影时间:60年代处---现在。理论: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代表:克鲁格《向昨天告别》,沙漠尼《狐狸禁猎期》,施隆多夫《青年托尔斯勒》、《锡鼓》、《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斯》,法斯宾德《恐惧吞噬灵魂》《艾菲·布里斯特》《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郝尔措格《阿吉尔。上帝的愤怒》《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文德斯《阿丽丝漫游城市》。10、美国青年电影运动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反映与旧的生活观念相冲突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探讨社会和政治问题,具有强烈“反文化”色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