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总论

中医儿科学总论

ID:40234147

大小:42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27

中医儿科学总论_第1页
中医儿科学总论_第2页
中医儿科学总论_第3页
中医儿科学总论_第4页
中医儿科学总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总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儿科学余惠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紫癜,饮食营养疾病,哮喘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下午,周日下午13075577852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年龄分期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儿科诊法概要儿科治法概要一、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一)中医儿科学萌芽期(远古-南北朝)《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名医扁鹊为“小儿医”。《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中有不少关于小儿生理和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等论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

2、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西汉·淳于意《诊籍》记录儿科最早病案:小儿气鬲病。(二)中医儿科学形成期(隋朝-宋朝)相传至今的我国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流行于唐末宋初。北宋钱乙,字仲阳,被誉为“儿科之圣”。是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有杰出贡献的医家。他的弟子阎季忠整理其理论和实践经验,编成《小儿药证直诀》。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署”,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培养儿科专科医生。宋代太医局专设“小方脉”(儿科)为九科之一。(三)中医儿科学发展期(

3、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名医辈出,著书立说明代儿科世医万全著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等明清时期,我国应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已广泛传播。(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现代中医中等及高等教育,70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硕士生教育,80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博士生教育,21世纪初有了中医儿科学博士后。编写了不同层次的中医儿科学教材,整理出版了历代儿科名著:张奇文主编的《儿科医籍辑要丛书》1套6册。二、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断脐为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

4、1天算起为40周,280天。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至满28天。婴儿期:出生后28天至1周岁。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为幼儿期。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三、小儿生长发育一般以“生长”表示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一)体格生长:体重、身高、头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等。1.体重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3+0.7×月龄2)7-12个月体重(kg

5、)=7+0.5×(月龄-6)3)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2.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3.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4.不同年龄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注:kPa=mmHg÷7.5)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二)智能发育1、感知发育2、运动发育:“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3、语言发育4、性格发育四、生理病因病理特点(一)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二)病理特点发病容易,

6、传变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三)病因特点先天因素外感因素乳食因素情志因素意外因素环境因素医源因素五、儿科诊法概要(一)望诊望诊内容可分为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和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两个方面。望神色:五色主病又称五色诊,即按面色红、青、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偏向表现来诊察疾病。审苗窍:察舌察指纹:小儿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婴幼儿皮肤薄嫩,络脉易于显露,故儿科对于3岁以下小儿常以察指纹作为望诊内容之一。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第l节为风关,第2节为气关,第3节为命关。正常

7、小儿的指纹大多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指纹的辨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二)闻诊听声音:啼哭声、呼吸声、咳嗽声、语言声嗅气味(三)问诊问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等。(四)切诊脉诊小儿脉诊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较短,容不下成人三指,故对7岁以下儿童采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即医生用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并取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即浮、中、沉三候来体会脉象变化。健康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小儿病理脉象,主要分浮

8、、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所谓“六纲脉”,以辨别表、里、寒、热、虚、实。2.按诊按头囟:小儿囟门逾期不闭或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者,为肾气不足,发育欠佳的表现,常见于佝偻病等;囟门下陷成坑者为囟陷,多因严重吐泻、亡津液所致;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