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ID:40237500

大小:98.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28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1页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2页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3页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4页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近代现代史专题讲座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丁翀专题背景1、中共十七大将于2007年下半年召开2、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地位1、本专题内容是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主干知识,是上下两册知识体系的核心构成。2、本专题在新课程体系中地位突出,内容丰富,广布于必修1、2、3及选修教材中。高考考点一级目录9个,二级目录23个,三级目录74个2003年以来江苏高考回顾2006年:选择题11、12、13、14,涉及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 问答题28,涉及中共1931年

2、土地革命路线。 共计17分2003年:选择题13、14、15、16、17,涉及延安整风、土改、 八大、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题27,涉及新中国民族政策。共计27分2005年:选择题12、13、14、15、16,涉及大革命、解放战 争、土改、五十年代新中国、特色理论; 材料题27,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计27分2004年:选择题10、11、12、13、14、15、16,涉及五四运 动、工农武装割据、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三年经济困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共计21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先后犯过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右倾与左倾错误的共同点是A.未能掌握革命的领导权B.坚

3、持城市中心论C.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D.理论脱离实际一、专题内容梳理(一)中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1921-1949)(二)中共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1949―1956)(四)党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制定的三条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五)中国革命的两次重大转变(六)中共历次重要会议(三)中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七)统一战线(八)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所进行的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二、专题难点突破问题1: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在探索本国

4、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今天记取?1、过渡:1949~1952年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开始三大改造;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制定社会主义宪法;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正确指导思想: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了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等;3、邓

5、小平探索:主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问题。4、关系: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5、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注意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滋长;问题2: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

6、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请回答:(1)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依据的最基本国情分别是什么?(2)两次探索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各自主要成果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3)两次探索有何异同点?(1)民主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据的最基本国情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2)成果:第一次探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7、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无论革命和建设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共两次探索都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说明中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两次探索都遇到重大的挫折和失误,但中共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3)相同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