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2

《论语》宪问2

ID:40253901

大小:980.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7-29

《论语》宪问2_第1页
《论语》宪问2_第2页
《论语》宪问2_第3页
《论语》宪问2_第4页
《论语》宪问2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宪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组员:浦紹强,潘江妮,申杰倪艳,毛亚梅,孙小慧,帅丹婷论语宪问章节节选1关于《宪问》《宪问》是《论语》的第十四篇,共有44章。这一篇是上论《里仁》篇的发挥与引申。取第一章首句“宪问耻”句的“宪问”两字为篇名,主要记述孔子谈为政之人、退隐之士以及为政之德的言论。一、为政之人,国君4人,卿相1人,大夫8人,兼及布衣4人,国君4人。“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一庄一谐,一正一谲。灵公无道,精通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术,善用人才享国42年。简公遇陈恒谋逆,遇难身亡。卿相1人,管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有奢侈铺排,张扬越礼的行为,但纵观一生,功大于过,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2、而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孔子以仁许他,“如其仁,如其仁。”大夫8人,子产,郑国大夫,宽厚慈惠。子西,郑国大夫,“彼哉!彼哉!”不屑评价。尤其是郑国执政严谨,仅起草一份文件,则需经过4人之手而后成。公叔文子,卫国大夫,知贤荐贤,颇有雅量,义而言,义而笑,义而取,一言以蔽之,合义而行。蘧伯玉,卫国大夫,孔子的好朋友,知过能改,每日反省,系知过、思过、讼过、改过之人。公伯寮,鲁国大夫,侠肝义胆,见义勇为。至于“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则不一一叙述。布衣4人,老而不死如原壤,求益冒进如阙党童子,勇猛坚强如

3、卞庄子,尚德不尚力如南宫适。2二、退隐之士。隐士内容基本集中在《微子篇》,本篇为什么要插叙九位隐士呢,这也可能是为了体现孔子“用行舍藏”的思想。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三、为政之德,为政之德,《论语》各篇多有论列,本章知耻,修己,安人,立德,立言,谋政,以及仁、知、勇、忠、信等等修身之美德,不多赘述。宪(前515~?),姓原,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今仲村镇南屯人。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

4、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一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原宪。原宪衣着破烂,出来迎接。子贡问:“夫子岂病乎?”原宪回答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唐朝人吴筠有《咏原宪子》诗:“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原宪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从祀孔子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之东庑内。其故里因靠近南武阳城,南武阳城亦名原宪城。城北武山擂鼓台,传为原宪墓。内容简介本篇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

5、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5《论语》——宪问第十四【原文】子曰:为命【1】,裨谌【2】草创【3】之,世叔【4】讨论【5】之,行人【6】子羽【7】修饰【8】之,东里【9】子产【10】润色【11】之。【注释】命:辞令,指外交场合的言辞。裨谌:音bìchén。人名,郑国的大夫。草创:《论语集注》:“草,略也。创,造也。”指起草世叔:即《左传》的子太叔,(古代“太”和“世”两字

6、通用),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讨论:讨,研究。论,评论。古义,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今义,就某事表明见解或论证。这里是经过研究后提出意见。行人:官名,即古代的外交官。《论语正义》:“行人,掌史之官。”即掌管外交事务的官员,其职责是负责朝觐聘问。子羽:姓公孙,名挥,郑大夫。修饰:指对文章进行修改。东里:地名,郑国大夫子产居住的地方。子产:郑国的宰相,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孙侨。润色:指修辞方面的加工。6《论语》——宪问第十四【译文】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解读】本章记载郑国起草

7、文书的四大程序。郑国,春秋时夹在秦晋齐楚四个大国之间,不论秦晋齐楚任何两个国家之间打仗,都可能影响它的生存,郑国长期生活在夹缝中,内理政务,外需周旋。对外周旋,需靠严密周详而又文彩斐然的外交辞令。因此,他们在起草外交文书的时候,十分慎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这样一段记载:“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