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流程

血液灌流流程

ID:40260953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29

血液灌流流程_第1页
血液灌流流程_第2页
血液灌流流程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液灌流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液灌流流程一、治疗前准备1、灌流器的准备。一次性应用的灌流器出厂前已经消毒,所以在使用前注意检测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2、血管通路的建立与选择。3、外源性辅助动力模式。利用专业血液灌流机或常规血液透析机,驱动并调控体循环。二、灌流前的用物准备1、所需材料:5%葡萄糖注射液500ml;2500ml生理盐水注射液;一套血路管(动、静脉管路)及连接管;血液透析导管或穿刺针;肝素注射液;灌流器。2、操作程序①、将充满5%葡萄糖注射液的动脉管路与炭肾动脉端连接,将连接管一端与炭肾静脉端连接后,开泵用

2、5%的葡萄糖注射液冲洗(200ml/min)。然后用2000ml肝素生理盐水(每500ml盐水加20mg肝素)冲洗,速度为100-200ml/min,冲洗时,需用手轻拍及转动炭肾,清除脱落的微粒,排除气泡,同事观察有无炭粒随液体流出,如有,禁止使用。再用500ml生理盐水(内加100ml肝素)冲洗至250ml时,将动静脉管路连接闭路循环(200ml/min)不少于20min,以保证炭肾充分肝素化。打开闭路循环的肝素盐水冲出。②、若与透析并用时,炭肾串联在透析器前。3、灌流①、建立临时性动静脉通路,为

3、满足灌流时血流量的要求,首选血液透析导管插管;也可使用动静脉直接穿刺。②3、采用全身肝素化的方法,首次剂量按1.0-2.0mg/kg体重,最大剂量2.5mg/kgt体重。静脉给肝素10min(低分子肝素30min)后,才能开始血液灌流系统的体外循环,灌流开始20min时,一次追加肝素5-8mg(为了保证一定的血液浓度,建议不用肝素泵追加),灌流结束前半小时停用肝素。③、因个体对肝素的敏感性及肝素的效价差异较大,为了不发生凝血,最好根据试管法凝血时间调节肝素用量,使体外循环凝血时间保持在45-60mi

4、n。④、灌流初始时血流量应从50ml/min(视患者血压情况)逐步增加至200-250ml/min。⑤、单独灌流或冬季室温过低时应对血路管路适当保温,以防凝血。⑥、灌流持续时间2小时为宜,若有必要并允许可更换一只炭肾继续灌流,或数小时后再进行灌流。⑦、灌流结束时,可以采用空气回血法或生理盐水回血法,将灌流器和管路中的血液驱回病人体内。必要时用鱼精蛋白和肝素。4、注意事项①、使用前不需再次灭菌。注意检查炭肾外壳有无破损或过期,如有,禁止使用。②、不要将炭肾灌注液放掉,以免重新排气。③、本品为易碎品,夹

5、紧时不能用力过大;排气时禁用金属等硬物敲打,以防损坏。④、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特别注意灌流初期由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血压下降,及时采用相应的措施。⑤、为防止灌流过程中发生制热、寒颤,可在灌流开始时,从静脉壶给地塞米松5mg-10mg。⑥3、个别患者灌流开始可能因失血、环境温度低出现寒颤,一旦发生,可对症处理,以免凝灌。⑦、凝血将使灌流效果大减,甚至被迫终止灌流。其原因:一是肝素用量不足(炭肾的肝素化和全身的肝素化)及炭肾肝素化时间短;二是血流量不足,100ml/min以下极易凝血

6、;三是环境温度低。当动脉端压力升高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更换一只炭肾继续灌流。⑧、因HP治疗中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需第二次HP治疗,应常规检查血小板。⑨、对伴有凝血障碍的严重肝病患者,如重型肝炎,肝衰竭等建议采用血浆灌流,以减少血小板降低的风险。⑩、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并用时,应将炭肾串联在透析器前,否则容易凝血。⑪、为防止凝灌,对有高凝倾向的患者可在灌流过程中,每进行30分钟,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并转动炭肾。⑫、炭肾肝素化和全身肝素化应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⑬、在没有气泡监测

7、,靠一个血泵进行血液灌流时要严密观察,禁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⑭、极个别患者在灌流数分钟内,可发生血压骤降等过敏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终止灌流,对症治疗。血透室2016年1月修订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