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制度的演变

婚姻制度的演变

ID:40261106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29

婚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婚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婚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婚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资源描述:

《婚姻制度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恩格斯驳斥了资产阶级美化一夫一妻制的唯心史观,揭露了剥削阶级所谓一夫一妻制的本质。指出,历史上一夫一妻制的出现,并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而是为了保存和继承私有财产产生的,是以私有制对原始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  因此,要了解一夫一妻制的产生不能不考察婚姻制度的演变史。马克思认为,婚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而婚姻的社会性尤为体现在社会生产力和婚姻制度发展的关系。换言之:一夫一妻制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从古至今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个体婚制(即一夫一妻制)。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三

2、种主要的婚姻形式在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愚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在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在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间,插入了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多妻制。”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呢?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愚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群婚制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早期的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社会是财产公有制和群婚制的社会,在家庭之前存在过一种“毫无限制的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每个女子属于每个男子,同样,每个男子也属于每个女子。

3、”)因为妇女劳动对于部落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她们生产了绝大多数物品(如:衣物、家用物品及工具等)。母系血统制度和母权制是早期对偶社会的特征,妇女拥有政治、社会和经济权力。妇女的统治地位来源于家庭——原始的生产中心。(补充:世界史)。另一方面,杂乱的性交关系,使得“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为女性成为部落领导奠定了自然基础。当然群婚制度本身也经历了亲属血缘关系的禁忌发展。从完全没有禁忌的杂乱的性交关系发展到血缘群婚制,即婚姻排除了直系血亲的之间的两性关系,在父母子女之间、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产生了严格的婚姻禁例。(婚姻制度本身是禁忌的发

4、展)然后,这种以氏族内婚和兄弟姐妹通婚又发展到了亚血缘群婚,也称为普拉路亚婚姻,即婚姻仍然是辈分相同的男女成员的集团婚,但兄弟和姐妹间的两性关系已被排除。最初排除了同胞的兄弟姐妹,后来又排除了血缘较远的兄弟姐妹(表或堂)。由于族内通婚婚姻禁例越来越严格,亚血缘群婚制必然实行族外婚制,婚姻双方分别属于不同的氏族,子女只能成为母方而非父方氏族的成员。在亚血缘群婚制下,这一血缘氏族中的一群同辈的姐妹与另一血缘氏族中的一群同辈的兄弟才能发生性关系。因而,若干同胞的或血缘较远的姐妹,成为她们共同之夫的共同之妻;若干同胞的或血缘较远的兄弟

5、,成为他们共同之妻的共同之夫。也就是兄弟共妻或姐妹共夫。(不事舅姑)对偶婚制当婚姻禁例越来越复杂,自然选择的效果也要求没有血缘亲属的氏族之间通婚,以创造出在体力上和智力上都更强健的人种,这样群婚制度被对偶婚制排挤了。对偶婚制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发展的过渡形式。这种婚姻制度是“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当中有一个主妻,而他对于这个女子来说也是她许多丈夫中的一个主夫。”主夫和主妻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同居关系。但这时男子和女子仍然居住在自己各自的氏族。最然这种男女的偶居关系并不牢固,但除了生母以外,子女的生父可以确定了。对偶婚制结束了“只知

6、其母不知其父”状态,为父系氏族的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准备了生理上的条件。一夫一妻制在“新的、社会的动力发生作用”下,“家畜的驯养和畜群的繁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的来源,并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关系。”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群,能“供给非常充裕的乳肉食物。”在男子劳动领域内出现了剩余产品,形成财富的积累,这就加强了他们在群体中的地位。”而当世系还是按母权制来确定之时,“固定的财富差不多只限于住房、衣服、粗糙的装饰品以及获得食物和制作食物的工具:小船、武器、最简单的家庭用具。”(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

7、版,第50页。)随着家庭外生产胜过家庭内生产,两性间的分工呈现出新的社会意义。男子劳动和生产变得重要起来,妇女劳动和生产及社会地位随之下降。“随着财富的增加,它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居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改变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意图。”“因此,必须废除母权制,而它也就被废除了。”因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在恩格斯看来,妇女的服从地位、私有制的出现和向父系

8、社会的转变与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的产生紧密相联。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社会延续。男性统治,首先以父系然后以父权制的形式,仅仅是在有财产的男子与无财产的妇女间阶级分裂的结果。恩格斯指出:“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它决不是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