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语文课模式

先学后教语文课模式

ID:40319193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1

先学后教语文课模式_第1页
先学后教语文课模式_第2页
先学后教语文课模式_第3页
先学后教语文课模式_第4页
先学后教语文课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语文课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语文教学模式实践体会16日听了三节不同学科的模式课,感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科学课和数学课上运用的自然、高效,与我们所期望的一样,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及自学提示读书、勾画、练习、交流,教师能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及时点拨重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再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强化、巩固,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紧张的学习、思考过程中,非常投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的特殊性,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学的重点不一样,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运用还应该不断发展。续老师的语文课,就是引导

2、四年级的学生根据单元导学提示,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自己尝试制定学习目标,并与学生一起修改,使它更具操作性,这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内容的先学后教到方法的先学后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尝试。在日常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识字写字课、阅读教学课的基本操作步骤:一、识字写字课。揭示目标后,自学提示及教学步骤通常是: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认真品读,掌握读音——运用已有方法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中多次识记——背字,写字(将字形先印在脑子,再写出来。)——变换语境巩固识字——课堂练习,动手写字。其中,变换语境识字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这样的两步或三步:认读生词,词中识字——

3、出示句子,句中识字——再读课文或短文,文中识字。练习的形式除了低年级孩子们喜欢的“摘果子,小小邮递员,找朋友,一字开花”等游戏外还可以逐步过渡到抽象一点的“连一连组成词语,比一比再组词,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猜字谜,编字谜等”。从动脑到动手,手脑并用,提高识字效率。二、阅读教学则探索因文而宜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1.欣赏积累型的课文。教材里有一些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或古诗,这类课文教学的重点主要是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加强指导,读出感情),品出味(抓住语言,品词析句),背诵积累。揭示目标后,我通常用几次比赛组织教学。一比,读课文,看谁读得准、读的

4、通顺;二比,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比谁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掌握朗读技巧,必要时教师进行范读。);三比,填空练习,比谁记得准(出示重点句子,让学生填关键词,所填内容往往提示了学习的重点或难点);四比,比背诵积累,比谁背得快,背得多。在如教学《泉水》一课时,为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泉水的奉献精神”两个目标,在识字的最后阶段检测时,我出示四个句子让学会生进一步认读:“1.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2.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3.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5、/4.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理解课文内容的环节,我出示了这样的自学提示:“泉水流过哪些地方,分别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很快找到了文中相应的段落和句子,我又设计了填空练习:()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里/()静静的山谷帮助学生抓住文中用词不同的地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也提示学生背诵的方法(抓关键词)。之后通过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等,帮助学生体会品味语言,体会泉水的奉献精神。在学生熟读泉水的话后,我将先前认读的四个句子和“泉水说”同时出示在黑板上,而后一步步减少提示:(一)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

6、的姐姐。泉水说:“”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泉水说:“”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泉水说:“”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泉水说:“”(二)泉水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泉水说:“”泉水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泉水说:“”泉水山坡的果园里,果树。泉水说:“”泉水静静的山谷,画眉鸟。泉水说:“”(三)泉水,山里的姐姐。泉水说:“”泉水,火红的杜鹃花。泉水说:“”泉水,果树。泉水说:“”泉水,画眉鸟。泉水说:“”随着黑板上的字越来越少,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声音也越来越高,很快背会了这部分内容,背诵的方法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趁热打铁,再用这种方法及时背诵

7、剩余的段落就显得简单多了。2.感悟品味型的课文。新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我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步骤,学生对于《玲玲的画》和《丑小鸭》,特别是“《丑小鸭》中有哪些人物,读完文章后,你想对谁说点什么”学生按照句式“我想对()说()”练习说话,抒发感受时交流就比较活跃,语言较丰富;而教学《寓言两则》时,学生能说出故事中人物错在哪里,却概括不出道理。或许是练习设计不太恰当,或许是学生年龄和积累还有差距,这类型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