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书讲记第十五课教案++

亲友书讲记第十五课教案++

ID:40338281

大小:31.4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31

亲友书讲记第十五课教案++_第1页
亲友书讲记第十五课教案++_第2页
亲友书讲记第十五课教案++_第3页
亲友书讲记第十五课教案++_第4页
亲友书讲记第十五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友书讲记第十五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亲友书讲记第十五课教案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亲友书讲记《亲友书》是龙树菩萨为他的亲友——乐行国王传讲的教言。《亲友书》篇幅不多,但已经包含了佛教最基本的坚信因果、诚信三宝以及为人处世等诸多窍诀。由于是作者对乐行王的教言,故尤其适合在家居士学习。汉文大藏经中有义净三藏等译师译本。  《亲友书》的作者龙猛菩萨,号称“第二大佛陀”,是释迦佛在诸多大乘经典中亲自授

2、记的登地菩萨。在印度,他被喻为“二圣六庄严”之一;在藏地,众所周知他开创了甚深见派;在汉地,他被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等八大宗派奉为开山始祖。因而,此论金刚语的加持力不可思议,有缘值遇并学习者,会为今生来世种下殊胜无比的解脱善根。《亲友书讲记》第三节课摘要:本课主要由龙树菩萨向乐行国王讲述六度孝道八关斋戒修行中的十三种烦恼等内容的重要意义,行持,戒断的功德利益。关键词:六度孝道八关斋戒烦恼思考题:1,什么叫六度?请分别解释各自法相及其果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圆满六度?2,宣讲布施度时,

3、为何布施的对境只提到了父母?孝顺父母有什么必要?会获得哪些功德?你是一个孝子吗?平时如何对待父母?3,八关斋戒有哪些戒律分支?他具备什么特点?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的戒律?4,受持净戒的违品,有哪些十三种烦恼?请一一说明。你相续中有什么烦恼?打算如何断除?一,六度:P32施戒安忍精进禅,如是无量智慧度,圆满趋向有海岸,成就如来正等觉。此颂归纳六度的法相:一、布施;二、持戒;三、安忍;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要求凡是学道者行持六度万行。六度的果报:六度涵摄一切大乘菩萨道。依靠六度可以获得佛果。《

4、善戒经》说:“一施感富,二戒感具色,三忍感力,四进感寿,五禅感安,六智感辩。”其中智慧度最为重要,三世诸佛皆依此而获菩提果,《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严经》中还以比喻来形容六度,在菩提道中成长、成熟,最后圆满利益众生的事业,所有环节都要靠这六度来成就。我们行持善法的过程中,需要明白六度的重要性。平时持戒也好、布施也好,一定要以菩提心摄持,哪怕布施一块钱给可怜的乞丐,前面也要有发心,中间有个好心好意的心态,不要侮辱他或蔑视他,最后以大乘回向来摄持,这样一来

5、,依靠六度之因,将来可成就二身(色身和法身)之果。六度的圆满:作为凡夫人,真正圆满六度不太可能。就像《十地经》和《入中论》中所说,布施度圆满是一地菩萨,以此类推,直至智慧度圆满的六地菩萨,才算是圆满六度。虽然我们很难领悟那种境界,尽管如此,在因地时也可以尽力效仿,随行修学。行持六度时,皆要以菩提心摄持,最后回向给一切众生,否则,就成了世间善根或者小乘善根。1,、布施度:所谓布施,是指将拥有的一切给众生,以斩断对我所的贪执。它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又包括普通布施、广大布施、极大布施三种。自己

6、的身体、受用、财产甚至家人,都应该布施给众生,不过这是很难做到的。有些人认为布施很简单,但实际上,你对财富有我所执,对家人也特别执著,不要说布施,别人看一眼也不高兴,像佛陀因地时那样割舍一切,我们凡夫人是望尘莫及的。,2、持戒度:指制止恶行、行持善法的一种心,包括禁恶行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其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持一切善法,制止一切恶行,尤其从大乘的角度来讲,还要加上“利益一切众生”。真正的持戒度,是通过守持净戒来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而不扰乱任何一个众生。3、安忍度:在各种违缘面

7、前,心不脆弱,不容易畏缩。它分为安受苦忍、耐怨害忍、谛察法忍。1),安受苦忍:为了成就正法,不顾一切艰难困苦。比如在修行过程中,不管自己身体不好,还是听法天气不好,面对种种违缘时,内心坚强不屈,一点也不退缩。2),耐怨害忍:怨敌当面或暗中伤害你,你不会对他们满怀嗔怒,随忿恨的心态所转。包括有些道友在发心过程中,他人经常无理取闹、无端挑衅,你也能完全接受。3),谛察法忍:听闻甚深的空性实相或者广大的大乘行为时,自己不生丝毫邪见。这几种安忍,若没有殊胜的善根和缘分,自己很容易退失。按照有关经典和论典

8、的说法,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这三者,可以摄于有缘福德资粮中。4、精进度:对行持善法极其欢喜,即精进的本体。它可分为盔甲精进、加行精进、不退转精进(不满精进)。无论积累有缘福德资粮还是无缘智慧资粮,都离不开精进,否则一切功德无法增上。月称论师也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佛说八大人觉经》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且不说成就菩提,仅仅是世间的事情,没有精进也办不成。有些人浑浑噩噩、懒惰昏沉,一天到晚消磨时光,连自己的吃住都难解决,什么实义都没有。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