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重点

食品毒理学重点

ID:40356547

大小:41.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31

食品毒理学重点_第1页
食品毒理学重点_第2页
食品毒理学重点_第3页
食品毒理学重点_第4页
食品毒理学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毒理学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食品毒理学(一)1、毒性:内剂量、外剂量、生物学标志物有哪些?分别的意义(1)接触剂量,外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如人、指示生物、生态系统)的接触剂量,可以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的持续接触。(2)吸收剂量,内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3)生物学标志: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1)接触标记:可检查在细胞、组织或体液内某些致癌物的含量,用以衡量接触的水平。这类标记测定结果只说明机

2、体接触情况,不说明所接触物质对机体,特别是靶细胞是否已起作用。(2)生物效应标记:反应致癌物对于靶子或相类似部位所造成的损害,这些损害可能与肿瘤有关。(3)敏感性标记:是一类衡量致癌物反应性个体差异的标记。可用于检查出肿瘤高危个体。以上三类生物标记在化学致癌研究中常用于三个方面:(1)病因学研究确立某种因素与某种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2)用于危险度评价使用生物有效剂量衡量PAH的危险度比其他接触参数更为直接。比利用肿瘤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更为敏感,更有利于是危险度评价应用于预防。(3)用于干预试验中临床流行病学观察。2、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

3、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许多化学物质有特定的靶器官,另有一些则作用于同一个或同几个靶器官。在同一靶器官产生相同毒效应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同。某个特定的器官成为毒物的靶器官可能有多种原因。)3、剂量-反应关系剂量-量反应关系: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发生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在毒理学研究中,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被视为受试物与机体损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4、LD50LD50:指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5、首过效应首过效应:除口腔和直肠外,从胃和肠吸收到局部血管的物质都要汇入肝门

4、静脉到达肝脏之后再进入体循环。由于肝脏具有代谢外源化学物的功能,这种未到体循环就被肝脏代谢和排泄的现象称(first-passeffect)。(现在,将在吸收部位发生代谢后再进入体循环的现象都理解为首过效应。)1、生殖毒性生殖毒性:外源化学物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或能力,以及对后代产生的不良效应。(发生于生殖细胞、受精卵、胚胎形成期,也可发生于妊娠、分娩和哺乳期)2、代谢活化代谢活化: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甚至产生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化学物(无毒性)→活性中间产物(毒性)→产物(无毒);生成亲电子剂;生成自由基;生成亲核剂;生成氧化还原剂

5、。)3、畸形畸形:发育生物体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严重;轻微)4、相加、协同、拮抗、抑制、独立作用相加作用:相加作用:各化学物低于无作用水平时也可发生联合毒作用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单个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物效应的总和,即毒性增强拮抗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功能性拮抗、化学性拮抗、配置性拮抗、受体性拮抗)加强、抑制作用:若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或毒性很强,而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可增强或降低另一种化学物的毒效应。独立作用:各化学物低于无作用水平时联合作用为零(二)1、急性毒

6、性实验的目的;处理时间;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评价参数(一)急性毒性试验定义、处理时间: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目的:①测试和求出化学毒物对一种或几种试验动物的致死量(以LD50表示)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了解急性毒作用强度。②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了解急性毒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提供化学毒物的急性中毒资料、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③探求化学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

7、毒特征。④为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试验的染毒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⑤研究化学毒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⑥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二)慢性毒性试验定义:在3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目的:确定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效应谱,对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并发现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的毒作用;②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③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

8、EL),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