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ID:40362298

大小:52.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1

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页共9页仅供参考[整理]工作面切眼施工补充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 2132工作面切眼现已施工51测点前67m处,巷道跟顶施工,现达到-8°下坡,顶板多处出现砂岩淋滴且个别锚索孔施工至7m以上位置时,顶板砂岩水顺孔淋水。为保证锚索打注质量和安全生产,保证巷道使用年限,依据施工现场情况,特编写施工补充措施,指导施工。1、巷道布置2132工作面切眼方位3°0′0″,巷道断面为矩形,设计总工程量190m

2、。掘进层位:按中线平掘12m后跟顶掘进。服务年限:6个月。2、巷道导硐施工断面由于2132工作面切眼断面较大,为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决定采用分次掘进方法进行施工。导硐施工断面规格:掘宽4500mm,掘高2900mm。3、支护工艺⑴、导硐施工掘进支护第8页共9页仅供参考[整理]由于切眼断面较大,为确保施工安全,决定采用分次掘进方法进行施工。第一次掘进切眼非采煤侧,掘进宽度4500㎜,高度2900㎜,其支护形式为:采用金属锚网、塑料网、单体柱、半圆木板梁联合支护。顶板、非工作面帮部锚杆采用Φ20×2200m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

3、750×750mm,锚杆外露长度为30~50mm,托盘为正方形拱形钢板,规格为:150×150×8mm,锚杆拉拔力不小于105KN,扭矩力不小于200N·M。工作面帮部锚杆采用Φ22×2200mm全螺纹式树脂锚杆,间排距:750×750mm,托盘为树脂锚杆专用托盘。每根锚杆采用1支K2335型药卷和1支Z2360型药卷。顶部、非工作面帮部铺设金属网,规格为Φ6.0的圆钢(网孔规格:100×100mm),工作面帮部铺连塑料网规格为9×0.8m(网孔30×30㎜),金属网及塑料网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不大于200mm,相邻两块网之间要用14

4、#铁丝连接,每间隔200㎜绑扎一道。锚索规格Φ17.8×6300mm预应力钢绞线,间排距:1600×1500㎜,外露长度100~300㎜,每根锚索采用1支K2335型药卷和2支Z2360型药卷,锚索托盘为正方形钢托盘,规格为:300×300×12mm。锚索均使用配套标准锁具锁定,每根锚索预应力不小于180KN。待导硐施工切眼贯通立即在切眼正中位置补打一排锚索,锚索规格Φ17.8×8000mm预应力钢绞线,排距:1500㎜,外露长度100~300㎜,每根锚索采用1支K2335型药卷和2支Z2360型药卷,锚索托盘为正方形钢托盘,规格为:300

5、×300×12mm。锚索均使用配套标准锁具锁定,每根锚索预应力不小于180KN。第一次掘进及时地使用戴帽的单体液压支柱及半圆木托梁加强支护一排,单体柱距迎头不得超过15米。⑵、第二次掘进支护补打加强锚索完成后,第二次掘进采煤侧,掘进宽度3300㎜,高度2900㎜,其支护形式为:顶板支护形式同第一次掘进的顶板支护,锚杆、锚索、网片规格、锚固方式同第一次支护。工作面帮部锚杆采用Φ22×2200mm全螺纹式树脂锚杆,间排距750×750㎜,每根锚杆采用1支K2335型药卷和1支Z2360型药卷,预紧力为150N·M,并铺联塑料网,塑料网规格为9×

6、0.8m,网格规格:30×30mm,塑料网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不大于200mm,相邻两块网之间要用14#铁丝连接,每间隔200㎜绑扎一道。托板为树脂锚杆专用托盘。第二次掘进及时地使用戴帽的单体液压支柱及半圆木托梁加强支护,单体柱距迎头不得超过15米。第8页共9页仅供参考[整理]二、支护设计(1)锚杆支护验证:根据顶板压力公式Q=4YA?/3F   t/㎡式中A----巷道跨度一半取2.25m。F---岩石坚硬系数取4.687Y---顶板岩石平均容重取3Q=4YA2/3F=(4×3×2.25?)/(3×4.687)=4.32(t/㎡)<

7、105KN/㎡由于施工中每根锚杆锚固力不小于105KN,而经计算得到每根锚杆的支护强度为4.32T即43.2KN小于105KN,所以巷道内锚杆支护强度符合要求。锚杆支护计算:(1)按加固拱原理确定锚杆支护参数: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锚杆参数的经验数据和规定,对于跨度小于10m的巷道、硐室、可按下列经验公式确定参数:锚杆长度:LN(1.1+W/10);L﹥2dz锚杆间、排距:D≤(0.5~0.7)L;G≤3dz锚杆直径:dL/110mm式中:W--巷道或硐室宽度。N--围岩稳固影响系数、规定如下:Ⅱ类(稳定性较好)围岩、取0.9Ⅲ类(中等稳定)围

8、岩、取1.0第8页共9页仅供参考[整理]Ⅳ类(稳定性较差)围岩、取1.1Ⅴ类(不稳定)围岩(包括煤)、取1.2dz-岩石节理间距,本工作面取0.5mD-锚杆间距mG-锚杆排距m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