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五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ID:40384160

大小:5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1

第五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_第1页
第五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_第2页
第五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_第3页
第五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_第4页
第五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119班作者及工作单位李奎白路中学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本节把眼睛作为一种像照相机一样的光学仪器,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原因及矫正的方法,使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知识。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眼睛的视物原理时比较难理解,教学时可采用动画动态展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从而解决此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

2、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培养。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课桌上的物品,你能说出每种物品的颜色吗?2、眼睛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你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回答:不能 引出课题2

3、.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3.自学指导1.眼睛的构造。2.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3.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学4.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5.检查自学效果,教师点拨(一)、眼睛眼球——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凸透镜视网膜——光屏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看清远物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看清近物(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原因:2.结果: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3.矫正:佩戴凹透镜(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原因:2.结果: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3.矫正:

4、佩戴凸透镜学生听讲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6.课堂测评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新知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作业设计 课后练习板书设计(一)、眼睛眼球——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凸透镜视网膜——光屏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看清远物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看清近物(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原因:2.结果: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3.矫正:佩戴凹透镜(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原因:2.结果: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3.矫正:佩戴凸透镜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基本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凸透镜成规律后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一节应用

5、性非常强的课。眼睛是我们身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PPT演示动画效果,能使生更好的了解眼睛的原理,认识眼睛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从学习中知道如何用眼、如何保护眼睛。“教学设计”撰写要求及模板(文本式)Ⅹ教版Ⅹ年级ⅩⅩ(学科)Ⅹ册第Ⅹ单元第Ⅹ节《ⅩⅩⅩⅩⅩⅩ》(内容)教学设计(第Ⅹ课时)ⅩⅩⅩ楚雄州武定县ⅩⅩⅩ学校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要学本节内容)二、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评价学生的学力状况;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3.学生认知障碍点。三、教学目标三

6、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五、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音像材料、教具、学具、挂图等的选择运用。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的再现。七、作业设计巩固性练习与拓展性练习八、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的主板书九、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十、教学反思1.主要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何解决问题等;2.假如重新上这节课的新思路;3.听课教师和

7、专家对本节课的评价及启发。特别注意:文本格式教学设计要注意段落、行间距、字号、字体等,基本要求为:标题:(二号方正小标宋简体)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加粗;其间正文用仿宋GB2312字体,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4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