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

ID:40393131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1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作者及工作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仙居中学王小燕☆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在具体的诗歌题目中让学生明确解题的方法、答题的步骤。☆教材分析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诗歌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形象鉴赏在诗歌鉴赏中还是占有重要的比例的,复习的时候因把它作为一个重点。☆学情分析从平时的练习、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类题目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得分率很低,没有掌握有效的答题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2、提高学生诗歌鉴

2、赏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高考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写什么、怎么写)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为何写)二、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我们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三、讨论、分析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技巧教师给学生讲解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以及

3、诗歌形象的概念。此环节有助于学生明确高考考试要求,把握方向。(一)真题展示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展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答案答案一: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答案二: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

4、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不是本诗的表现)答案三: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2、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

5、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教师出示真题,让学生做该题的题目。先请请两位学生说说他们的答案。然后展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答案。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该题的答案写下来。真题展示环节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答案,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答案的不足,从而引出答题方法。众鸟之“高飞”与孤云之“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讨论:答案

6、可以由几部分构成?概括特点——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二)给你技巧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1)指出什么形象: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或遭遇);(2)具体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在诗中的依据和表现;(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三)小试锋芒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提示】分析诗歌人物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

7、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参考模式】诗歌描写了一个形象。诗中以来表现人物的,以写出自己的。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参考答案】教师给出该题的答案,从答案中分析出答题的技巧、步骤。让学生讨论答案由几部分组成。学生熟记答题步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矢志报国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四)再试牛刀题葡萄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