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ID:40394678

大小:225.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8-01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说明:本单元选编的《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等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你一定会听见的》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

2、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学习这两则短文,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良好的思维方法。《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这一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

3、意识。《你一定会听见的》提醒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声音世界”,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学习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以上五篇课文,前四篇都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说明文。它们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了作阐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简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娴熟运用,也大大增强了说明的效果。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注重培养

4、学生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设计课时:22课时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5、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教学方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

6、中感悟事理。2.讨论法、点拨法。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第三

7、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设计(二)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设计(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柳的飘逸,夏荷

8、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