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

《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

ID:40407527

大小:357.4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1

《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_第1页
《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_第2页
《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_第3页
《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_第4页
《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摘要:《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分别是记录北魏、北宋都城地理风物的叙事名著,他们在文学、地理、历史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二者成书时间不同,但在题材和叙事主题上具有相似性,但二者时间跨度大,一个是中古文学,一个为近古文学,虽然都是叙事文学,二者的本质还是不同的。中古时期是中国叙事文学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史传、杂记和小说成为了叙事文学的主要代表,因此在记叙历史时表现出很强的史传特色。从题材来看,《洛阳伽蓝记》与《东京梦华录》有许多的相似性,二者都是以都城为出发点,记录了王权的衰落,二者都具有重要的史学与文学价值。从主题看,一个表现“麦秀之感,

2、黍离之悲”的主题,一个表现自己“华胥梦醒”的恨然。本文以西方现代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叙事视角、空间叙述、时间叙述这三个方面对比,探讨其叙事艺术的不同。关键词:洛阳伽蓝记;东京梦华录;叙事比较;视角;时空w*刖言中国的叙事文学源远流长,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是史传文学(《左传》、《史记》)和诗歌。在《左传》和《史记》中都有十分精彩的叙事。但单就叙事艺术而言,成就最高的还是近古的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在叙事文学发展的长河上,未曾出现过如《伊利昂纪》这样伟大的史诗作品。学界曾有过中国文学史中是否有“史诗”的讨论,有人提出《诗经》《文王》《大明》《绵》《生民》《公刘》中的可以作为“史诗”来

3、看待,但就其叙事篇幅和气势来看,很难与上述史诗作品相提并论。随着时代发展,叙事文学在中古时期发展成史传、杂传、小说的格局。到近古又发展出话本、笔记小说、戏曲等形式。北魏杨銜之的《洛阳伽蓝记》与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这两部作品,长久以来都因其大量记载社会生活,描述了当时的政治、风俗、地理、城郭等,成为极其宝贵的史学资料。《洛阳伽蓝记》作者杨銜之,于史无考,因此书而闻名于世,因本书以记洛阳城中的佛寺为主,故名《洛阳伽蓝记》。孟元老是“靖康之难”后避地江左的文人,南宋初年,江南文人普遍有一种浓厚的怀旧之感,孟元老通过记叙东京生活,全面回忆了当时的繁华景象。二者在记叙当时的社会风貌时,不

4、但叙事简括、文笔隽永,又暗合抒情,是非常好的叙事作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叙事理论,但是西方产生了当代的作为独立学科的叙事学。西方定义的叙事学,含义是通过语言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的事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叙事交流(话语)、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这几个方面。本文就这两部叙事作品的艺术价值,从叙事视角、空间叙述、时间叙述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比较其叙事手法的艺术效果。1叙事视角叙事视角即是观察事件的角度。在叙事学的研究中,叙事视角一直是讨论的重点,因其是表现主题传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叙事视角从叙述者的角度来讲,一般分为:全知视角、选择全知视角、戏剧式或摄影

5、式视角、第一人称回顾视角、第一人称旁观视角这五种。全知视角最为常见,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来观察时间,可以透视任何人物的内心。而选择全知视角则仅仅只揭示一位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而戏剧式视角则客观记录人物的一举一动。第一人称回顾的叙述者处于所讲之事中,而第一人称旁观视角则在故事之外。这两部作品都是作者站在今时的角度写往昔,透过时间的纬度来俯瞰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这其中,作者既有听闻,又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有时还会有自己的评述。为了广泛地记录当时的社会风貌,还原当时的生活现状,作者选取不同的叙事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元的故都。1.1《洛阳伽蓝记•序》多角度视角的运用《洛阳伽蓝记•序》中采取了

6、全知视角与第一人称回顾视角相交织的视角模式。《洛阳伽蓝记》中,杨銜之极为清楚王朝兴替的始末,他清楚这些历史人物该有的结局,但是他作为历史叙述者只能作为旁观者来审视已发生的过往。杨銜之如同上帝一般,运用全知视角,透视人物的内心,塑造了极为鲜活的宗教、僧侣、士族、庶民形象。而在写王朝兴替之时杨銜之忍不住感慨系之,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个人角度回顾历史。这种双重叙事视角交织的手法,让全文拥有非同一般的生命力。在本书的序言中,杨銜之就采取了这样的双重叙事视角:“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代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于一乘二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

7、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迩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土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在这里,杨銜之运用全知视角,从时间的角度讲述了佛教在洛阳的兴起,从“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到“皇魏受图,光宅嵩洛”,讲述了佛教从东汉发生,到西晋的发展,最后是北魏的鼎盛和极速衰败的状况。杨銜之通过寥寥数语,讲述了佛教在几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