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ID:40434849

大小:432.7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2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长沙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鞠躬尽萃的“萃”应为“瘁”,亘(gèng)应读“gèn”;B.完全正确;C.力挽狂斓的“斓”应为“澜”,慕(mò)应读“mù”;D.拙劣(zhuó)应读“zhuō”,根深缔固的“缔”应为“蒂”。故选:B。【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常见易错字。2.【答案】D【解析】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乐趣,多指老人,不符合语境中“三五好友”的表述。故选: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3.【答案】D【解析】A.重复啰嗦,“大约”与“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B.缺主语,可去掉

2、“通过”或“使”;C.句式杂糅,改为“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或“是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D.没有语病。故选:D。【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4.【答案】A【解析】解题时,一定要将语句通读,了解其内容,再解答。此题文句内容是叙述“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所以④为首句,紧接着应为①进一步解释,“这”指代①的内容,所以②应在①后,⑤讲述“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应在②后,③是对⑤的总结,如此正确的语序就为④①②⑤③。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应选A。【考点】排列句子顺序。5.【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

3、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解答要注意结合平时积累。ACD正确;B.令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敬辞。故选:B。【考点】古代文化常识。6.【答案】(1)③(2)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3)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欣赏。“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

4、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可见其中并无思乡情绪。故选:③1/6(2)本题考查古诗积累。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根据他所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和“铁马冰河入梦来”可拟写谜面为: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3)本题考查给新闻拟写标题。新闻标题的一般格式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细读这则新闻可知,新闻主体是古诗词诵读比赛,事件是圆满结束。综合表述即可。【考点】综合读写。7.【答案】(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出淤泥而不染,濯

5、清涟而不妖(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考点】名篇名句默写。8.【答案】C【解析】ABD正确;C.“三个不幸者,与命运抗争,终成一代伟人”,指的是《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故选:C。【考点】文学常识。9.【答案】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与社会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与拯救之心,给予犯错之人一个改过自新、向善求美的机会,让整个故事少了一份血腥,多了一些温

6、情(言之有理可)【解析】题干问的是你怎样正确看待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倒是不少这一现象;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作者宣扬的是向善求美的思想作答即可。【考点】名著综合。10.【答案】DE【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D项有误,诗人由李白流放江湘,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E有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

7、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故选:DE。【考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11.【答案】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但满腔的忍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全诗抒发了对李白的牵挂与思念。【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及诗人情感的理解。“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

8、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抒发了对李白的牵挂与思念之情。2/6【考点】重点句子及诗人情感的理解。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