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的原理

阿基米的原理

ID:40449833

大小:1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2

阿基米的原理_第1页
阿基米的原理_第2页
阿基米的原理_第3页
阿基米的原理_第4页
阿基米的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基米的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长春市第162中学孔宪江一、教学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熟知浮力基本知识之后,对浮力的引申扩展。本章既是对浮力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做准备,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所以本节课是浮力的重要内容,在本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2)引导学生学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并用实验“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探索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二)、过

2、程与方法(1)浮力与排开的液体有哪些关系?可以怎样表述浮力的大小?(2)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和总结实验结论,以及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STS(生活、技术、社会)(1)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2)能解决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实际问题。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物体

3、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是这节课的难点。五、教学和学法1、教法分析:实验探究法,脚手架策略,启发和引导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循序渐进原则和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2、学法分析: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探讨法、分析归纳法寻求知识,从而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媒体乒乓球(或木块)、金属块、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鸡蛋、食盐、溢水杯、小烧杯等。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4、识、引入新课1、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浮力的大小:称重法求浮力:本质法: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3、播放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视频或展示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题。这样的引课,自然贴切,易于学生接受。  (二)新课教学  (1)主板书:1.认识浮力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浮力      (2)主板书:1.探究浮力 启发学生思考:既然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浮力,它们都是怎样表述的呢?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

5、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注:说出猜想依据是为了保证猜想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胡猜乱想的现象)学生一般会从浮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液体入手进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有关,也可能与液体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出的因素一般有:  (1)与物体本身有关的因素: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密度;③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2)与周围物体有关的因素:①液体的密度;②液体的多少;③被排开的液体体积。  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可以把上述猜想归结为以下4个:  A、物体的密度;B、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C、液体的密度;D、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注: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这些猜想

6、进行分析、归类,去伪存真,以便实验探究更加顺利)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这一实验呢?(注:引导学生注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要控制变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探究以上的一个或几个猜想,并注意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浮力的大小的。(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必每个人都要进行完全的探究,藉此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巡视中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兼顾学生对猜想的选择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保证每个猜想都有多组学生来验证。但对于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教师要及时纠正,以免导致错误实验结论的得出。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

7、结论的典型展示。  (注:探究成果共享,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同时,不要忽视错误探究过程的展示,犯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实验过程(略)实验数据:合作交流,对验证同一因素对物体浮力大小的影响的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谈谈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体会等,分析数据排除异项,即错误的数据,以免导致错误实验结论的得出。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结论:在学生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及处理,得出结论。再派出每组的代表总结出从实验中的出的结论。最后有老师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大家的合作探究,我们对提出的猜想进行了验证。(3)副板书:对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数据

8、进行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请同学根据自己所做的实验得出的表格填入相应的表格)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