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

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

ID:40480162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3

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_第1页
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_第2页
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傅文山后坂风景区位于仙游县榜头镇后坂村,离镇中心约2公里。景区内的后坂寺(又名圆通岩),海拔约100米,背靠的高平山海拔169米,它是塔山(857米)的一条支脉,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景区面向的东乡平原,是仙游县最大的一块小平原,这为进出景区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景区的范围不大,然而,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如上观音石、下观音石、南石坡场、西石坡场、桃源洞、即九鲤石、圆石洞、卧仙石、乌龟石、鲸鱼石和石鼓群等地质现象和地貌景观。这些景观以奇石异洞为主,曾吸引了县内外的众多游客。为了弄清这些景点的地质成因,笔

2、者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参阅了有关资料后,作出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上观音石和下观音石上观音石位于高平山西部山坡上,系由三块岩石垒成,岩石的三角形底座边长分别为6米、5米和5米,高约10米。三块垒石的厚度不一,自下而上厚度分别为4米、3.5米和2.5米。下观音石位于高平山西南部,底座也成三角形,边长分别为8.1米、6.5米和2.6米,高8.7米,系由两块岩石组成,底座厚度为5米,上部岩石厚3.7米。因这两处景观石的外观极似观音菩萨,故名。两处景点的地质成因也较为相似。总的来说,这两处岩石均为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形成的钾长花岗岩,岩石的成份以钾长石、石英、云母为主,钾

3、长石占大部分。岩面上布满晶洞,岩石质地硬且脆。该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因不均匀的收缩而形成了许多区域性的节理,如北北东向、东西向及水平方向的节理。同时,又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中,受到新华夏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一组剪切节理(它们分别是北东40°—45°及北东300°—315°构造节理线),这一组节理线与东西向节理一道把岩石切割成三棱柱形,从而形成了垒石景点的基本骨架。再在长期地质年代的外力作用下,由于不均匀的风化、剥蚀、侵蚀及搬运作用下,质地较硬的部分保留下来,质地较松的部分搬离了原地,从而形成了独立于坡地上的垒石——观音石。两个景点的岩石结构不同的是,上观音岩的

4、水平节理比较发育,从而使大块岩体一分为三,并垒成三叠形态的上观音岩。而下观音岩中的上下两块岩石节理则属于非构造节理,其节理形状为不规则的圆弧形,它的形成则与岩石热胀冷缩等风化作用有关。南石坡场与西石坡场该景区中较典型的山地石坡场分为两处:一处在后坂寺南面,为南石坡场,另一处在寺门西侧,为西石坡场。南石坡场为一宽广平坦的基岩出露的山坡状场地,形如四边形,边长为28米及26米。因其倾角较小,仅为15°左右,像一块平坦且略有傾斜的晒谷场,故名为石坡场。西石坡场稍大些,长45米,宽35米,石坡场的下半部倾角较大,约为25°,上半部倾角较小,约18°左右,上下部连成一

5、片,蔚为壮观。石坡场的形成首先与景点岩石的成份、质地有关,这里,石英含量较多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往往形成裸露的基岩表面。其次,高平山山地在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正处于上升状态,且上升速度较快,岩石风化剥蚀速度相对慢于山体的上升速度,因而,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物较薄。加以高平山山脉成北东40°走向,倾向东南,这样,春夏季节,东南海面上刮来的暖湿气流沿着山地东南坡抬升时,容易形成降水,平整匀称的石坡地在充沛水流的不断冲刷下,风化物不断被带离原地,使这里留下了裸露的基岩表面,即为石坡场。西石坡场的中部,石英岩脉较为发育,其中不同走向的岩脉有三条,分别为北东290°、北

6、东310°及北东348°,这样,在石英岩脉经过的地方,岩石中的矿物结构较为松散,极易受水流侵蚀,因此,在石坡场中部沿着石英岩脉的发育方向上形成一条长4米、宽1.4米、高1米的侵蚀性石坑,而且,越往西北,流水溯源侵蚀得越历害,因而,石坑也越大越深。西石坡场的右侧上方有一石壁,长约18米、高6米,上面有摩崖石刻“忍”字,该石壁的形成主要在北东30°构造节理的作用下,岩石沿北东向分解,加以外力作用的配合,使节理线南面的岩块崩落后迁移而离开原地,从而形成陡峭的石壁景观。圆通岩洞室的“一片瓦”圆通岩洞室位于后坂寺的中殿,它与寺门建筑融为一体,是寺庙建筑的主体部分。其洞

7、室乃是由俩块巨大的圆石分别嵌在前后几个大石坎上而形成一大一小两室相通的自然洞景观。其中,大洞室位于“桃源洞”室的东侧,由三块岩石相叠而成,刻有“即九鲤”的大洞室左侧岩石是基岩的一部分,右侧为一石坎,“即九鲤”石与另一石坎上嵌架着“一片瓦”,从而构成了大洞室这一景点。这里为祀奉何氏九仙的厅堂,堂前大圆巨石为厅堂的顶板,前壁顶上有“圆通岩”题刻,厅堂西侧的石壁上书为“梦觉”两字,洞内为祈梦场所,里边铺有草席供人祈梦之用。小洞室位于大洞室西边,洞室右侧上刻有“桃源洞”三字的大圆巨石,高约5米、宽4米左右,是一条垂直节理发育而成。上面为室盖顶的大圆石长约7米、宽3米

8、和高4米,倾角约为50°,作为自然的嵌式屋盖,形成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