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ID:40494063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3

敬业与乐业--教案_第1页
敬业与乐业--教案_第2页
敬业与乐业--教案_第3页
敬业与乐业--教案_第4页
敬业与乐业--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敬业与乐业--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敬业与乐业》教案新疆库尔勒市四中黄晓敏【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促进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本文逻辑思维的清晰性与严密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作者作为大学教授给学生作有关人生与事业演讲的演讲辞。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

2、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的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由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为什么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都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设置关于“职业选择”的具体情境,在文白夹杂的文本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恰如其分的、亲切的解读关

3、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对“敬业与乐业”的思考,为展开深入学习作好铺垫。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意与文章内容、主题、结构等。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体验,反思自己在学习中“敬业与乐业”的状况,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俗话说:人各有志。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相信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一些初步规划。请从一下这些职业当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你以后希望从事的工作,也可以补充没有提到的职业~ 政府官员   医生   作家   农民  学者 翻译  律师   演员   教师   

4、美容师 企业老板    家政人员    修鞋匠 建筑师    工人    清洁工••••••2.《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二、回顾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三、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

5、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

6、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4.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6.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7.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8.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9.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0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

7、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五、仿写训练师:文章的第8自然段写得也很有意思,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工作好苦呀!”这样的埋怨声,你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牢骚。请以“学习好苦呀!”或“凡学习都是有趣味的”的句式为开头,续写一段话,可以仿照第8自然段的句式。2、生:“学习好苦啊!”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是哪个学生都会常挂在口边的。但我要问他:“学习苦,难道不学习就不苦吗?”今天老师扯着嗓子来给我们讲课,我们竖着耳朵来听,干什么都受约束,有些同学就觉得我们真是活得太苦了;那反过来,倘若我们什么不做,

8、整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无所事事,难道就不苦吗?师:是啊,既然非得学,又不能不学,那为什么不把它学好呢?有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