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

2013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

ID:40511323

大小:5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3

2013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_第1页
2013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_第2页
2013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_第3页
2013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_第4页
2013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湖北省八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考试时间:2013年3月29日上午09:0011:30本试卷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K39S32Cl35.5Cu64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期媒体报道的某白酒中的增塑剂是对人体健康

2、无害的物质B.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C.旧皮鞋、皮带等不应回收提炼其所含蛋白质D.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可能与PM2.5的存在有关8.类比推理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几种类比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A.H2SO4为强酸,推出HClO4为强酸B.Fe3Cl8可以改写为FeCl2·2FeCl3,推出Fe3I8可以改写为FeI2·2FeI3C.NH3的沸点高于PH3,推出CH4沸点高于SiH4D.CO2通入Ba(N

3、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推出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9.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B.小苏打溶液呈碱性的原因:HCO3-+H2OH3O++CO32-C.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D.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NH4++Al3++2SO42-+2Ba2++5OH-=AlO2-+2BaSO4↓+NH3·H2O

4、+2H2OECB稀H2SO4△A氧化DCu(OH)2△10.分子式为C9H18O2的有机物A有下列变化关系其中B、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A的可能结构简式有A.6种B.7种C.8种D.9种1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①图③浓氨水CaO固体碱石灰酸性KMnO4溶液图④乙醇浓硫酸Na2CO3饱和溶液CFe煤油NaOH溶液图②8A.图①除去CO2中的HClB.图②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C.图③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D.图④证明CH3CH2

5、O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XYZW1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X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位于第三周期IV族B.Y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中只存在两个平衡状态········OX········O····C.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是D.常温下,将Z单质投入到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中,无明显现象tvn(H2)c(OH-)/mol/L10-60Bc(H+)/mol/LAC10-610-710-7NaOH滴加量②浓度CH3COOHNaO

6、H①HCl0时间CH3COOH③④13.下列各示意图与对应的表述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B.图②中曲线表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醋酸溶液浓度的变化趋势图C.图③表示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足量镁粉,产生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D.图④为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图,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适量NaOH固体的方法二、必答题26.(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7、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温度℃500800①2H2(g)+CO(g)CH3OH(g)K12.50.15②H2(g)+CO2(g)H2O(g)+CO(g)K21.02.50③3H2(g)+CO2(g)CH3OH(g)+H2O(g)K3(1)反应②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a0.800.750.100.50P/MpaAB(2)某温度下反应①中H2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8、K(A)K(B)(填“>”、“<”或“=”)。(3)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用K1、K2表示)。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图甲CH3OH(g)、H2O(g)的浓度(mol/L)分别为0.8、0.1、0.3、0.15,则此时V正V逆(填“>”、“=”或“<”)。c(CO)(4)在3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已知c(CO)-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Ⅰ如图所示,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Ⅰ变为曲线Ⅱ和曲线Ⅲ。8t(min)t0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