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

2014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

ID:40512651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3

2014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_第1页
2014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_第2页
2014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_第3页
2014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_第4页
2014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题目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参考答案】(1)“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2)用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

2、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全诗赏析】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

3、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

4、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

5、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

6、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题目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夕次盱眙县(唐)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1)全诗紧扣“夕”来写,请对此作具体说明。(2)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联系全诗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参考答案】(1)太阳沉落大地,山昏城暗人们都各自回家,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7、(2)①抒发了诗人孤舟夜泊,独宿江上,不能入眠,而勾起的羁旅思乡的愁绪。②前六句侧重于写景,渲染旷野苍凉凄清夜景的特定氛围,衬托出诗人特有的心境,寓情于景;末两句情中有景,用钟声烘托了自己的羁旅愁思。【全诗赏析】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见景物的描写。“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