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设疑谈高效课堂

由设疑谈高效课堂

ID:40520498

大小:16.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4

由设疑谈高效课堂_第1页
由设疑谈高效课堂_第2页
由设疑谈高效课堂_第3页
由设疑谈高效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由设疑谈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由“设疑”谈高效课堂 今天我想从自己听的一堂公开课谈起,去年参加“国培”时听了一节《小石潭记》的公开课,徐老师对于文章结尾的处理,令人耳目一新。我看到了徐老师对文字的高敏感度和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课堂设计能力。师:刚才有同学关注到了“同游者”,是哪五个人呢?生: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崔氏二小生。师:吴武陵也是被贬到永州的,和柳宗元“同是天涯沦落人”;龚古是永州的隐士,是柳宗元在文学上的知音;宗玄是他的堂弟,柳宗元被贬后,他放弃家业,一路陪伴他来到永州;崔氏二小生是柳宗元姐姐家的两个孩子,是他的亲外甥。这五个人可以说是作者至亲致敬之人!最要好的人在身边,为什么作者要说“寂寥无人”?这矛盾吗?生

2、:他自己很孤独,身边有太多人也没有用。师:这位同学的意思说得很明白:如果自己孤独感很深,身边有太多人也没有用。亲朋在身边,却未能抚平自己凄凉的心绪,可见作者内心的凄凉孤独,是多么的深厚啊,用至亲好友的陪伴来写自己的旷世孤独,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呢?生:也是“反衬”。师:对,“反衬”。在《小石潭记》这篇文章中,以乐景衬哀情,用亲朋写孤寂,就是“反衬”(板书),它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写作方法,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柳宗元心中挥之不去的寂寞和孤独。我们再来把这小节文字读一读,体会一下。  当初自己在教学《小石潭记》,对最后写同游者那一笔,完全不感兴趣。不仅读来拗口,而且觉得啰嗦,上课过程中一笔带过,根本没有

3、细细研究。反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我们经常在抱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了,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课堂就是自己的“独角戏”。 “燧石只有在撞击时才能进放出灿烂的火花;人脑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能产生求知欲望。”所以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刨根究底的“追问”,掀起学生的思维浪潮。分享一个教学片段:《故乡》。师:碗碟是谁埋在灰堆的?生:(齐)杨二嫂!师:那么,究竟是不是闰土埋的呢?生:不是的。师:为什么?说话要有根据。生:杨二嫂挖出埋在灰堆里的碗碟后,就自以为很有功劳,拿走了“我”家的狗气杀,这就是杨二嫂说谎的目的。师:这里有个问题,闰土会偷东西吗?生:(齐)不会

4、!师:为什么?生:102页倒数第6行:“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样,闰土尽可以明着拿,根本用不着偷拿。师:有道理!有说服力!我都被你说服了。我们解决问题,都应该到书中去找根据。那么,谁埋的呢?生:(齐)杨二嫂!师:为什么?要以文为证。生:不知道是谁埋的。师:对,就是不知道。这个是“历史的悬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杨二嫂以这个作为理由拿走了狗气杀。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生:杨二嫂贪小便宜。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人物形象,并且对文本的分析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与我们平时上课时问“杨二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5、巧妙的“无中生有”,点燃学生探索的激情。再来分享一个教学片段。《范进中举》师:在这篇小说里,甚至是在整部《儒林外史》里,有一个人物应该出现,但他却没有出现,他是谁呢?”学生很快发现,五十多岁的范进居然没有儿子!范进为什么会没有孩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推测出了很多种原因。老师提示学生一定要在文本中找答案:胡屠户的女儿是在多少岁的时候嫁给范进的?三十多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么势利的胡屠户怎么会把女儿养到了三十多岁,还嫁给了穷酸的范进?这时老师屏幕出示了《儒林外史》第四回中一段关于范进老婆的外貌描写:“只有她媳妇儿,是庄南头胡屠户的女儿,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那时在这里住,

6、鞋也没有一双,夏天著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这样,主旨的挖掘水到渠成:为了功名富贵,范进——白发苍苍、饥肠辘辘的老娘可以不管;为了功名富贵,范进——让自己的青春白白消耗在八股文中,终身大事,可以不顾;为了功名富贵,范进——背负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甚至孩子,可以不要。从小说留白中质疑,从而将这一篇小说与整部《儒林外史》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么一研究,范进这个人物,就更加鲜活饱满立体了。一个活生生的被科举制度扼杀了人的自由本性的可怜可恨的读书人形象就历历在目了。前面这些教学片段的成功之处都在于老师们抓住了我们手中的文本,在字里行间中去寻找问题的出发点,让问题植根于文本中,这对于我们以后

7、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臧娜二〇一七年一月由“设疑”谈高效课堂 臧娜九年级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