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省运河中学寒假作业(高二历史)

2013江苏省运河中学寒假作业(高二历史)

ID:40528005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4

2013江苏省运河中学寒假作业(高二历史)_第1页
2013江苏省运河中学寒假作业(高二历史)_第2页
2013江苏省运河中学寒假作业(高二历史)_第3页
2013江苏省运河中学寒假作业(高二历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3江苏省运河中学寒假作业(高二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从经济利益角度思考;第(2)问经济上废除债务奴隶制,政治上依财产划分政治等级;第(3)问实际上有调和、折中的意义;第(4)问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1)原因: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2)措施:经济上废除债务奴隶制;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3)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4)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借鉴意义: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解析能力。

2、第(1)问解题关键在于梭伦改革中以财产资格来区分公民的等级身分及政治权利。第(2)问即回答“平民的地位”是怎样得到提高的。第(3)问抓住关键词“抓签”即可。答案:(1)用财产多寡决定权代替了出身决定权,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独占。(2)①颁布《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平民的权益。②按财产多寡分配权利,改变了以出身决定权利大小的规定。③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3)利:公民参政的机会公开、公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弊:抓签决定人选难以保证官员和公职人员的基本素质。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

3、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问图一、二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说明生产力提高。第(2)问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得出结论。第(3)问结合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来思考。第(4)问从商鞅变法促进社会发展角度来评价。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变法中的“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

4、生了深远的影响。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历史知识、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史料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弊端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本题解题的关键要从材料出发,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组织答案。答案:(1)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2)刑法严酷,赋税沉重。(3)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了封建经济;富国强兵的措施符合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5.解析

5、: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第(1)题从材料中归纳信息即可,中原王朝必须说汉话;不说汉话会回到改革前的状况。第(2)题一是从材料中认识陆法言的成就,二是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成效。答案:(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会回到改革前的状态。(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一书,他是鲜卑族对汉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回答问题时,一方面要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联系教材知识。答案:(1)推行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

6、的无主荒地。(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策略:以南征为借口,行迁都之实。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3)实行汉制,采用汉姓。论据是“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4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中的兵、农分别指王安石变法中的“强兵之法”与“富国之法”,然后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背景进行回答。在第(2)、(3)题中司马光作为保守派的代表,政治思想很显然不主张变法改革,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当然主张变法维新,因此借用王安石变法来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第(4)题中王安石

7、与司马光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因此二者的根本目的是没有区别的。答案:(1)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为了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等。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的局面。(2)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3)原因: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当然主张变法维新。意图: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4)没有区别,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8.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归纳、知识迁移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以王安石变法中的教育改革为研究对象,提供了两则材料,反映出以王

8、安石为首的北宋有识之士关于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看法。解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