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100问

中医养生100问

ID:40579476

大小:19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4

中医养生100问_第1页
中医养生100问_第2页
中医养生100问_第3页
中医养生100问_第4页
中医养生100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100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养生基础知识100问(第一版:20131016)1、中医养生理论体系:1)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2)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3)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4)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2、精、气、神作为人体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3、中医养生原则: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4、中医治疗、保健的原则是:清、调、

2、补。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一年之中,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浮于身体表面,秋冬阳气内敛,气血沉于身体之里;一月之中,每月月圆时,人的气血较盛,月缺时,人的气血较弱;一天之中,时辰不同,经络的气血衰盛也不同。)6、健康的四大基石:平和的心态、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7、健康人的生理特征:眼睛有神、呼吸微徐、二便正常、脉象缓匀、形体壮实、面色红润、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腰腿灵便、声音宏亮、须发润泽、食欲正常。8、衰老的原因:肾阳亏虚、脾胃虚衰、心脏虚衰、肝脏衰惫、肺脏衰弱、精气衰竭、阴阳失调。9、中医说人得病的三个原因:第一

3、个饮食不节;第二个寝出无率;第三个劳逸无度。10、人类早衰的原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遗传因素、七情太过、劳逸失度。11、威胁中国人死亡的三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12、营养学说的三大致癌物:第一个,油炸食物,第二个,腌制食物,第三个,烧烤类(烤糊部位不能吃)。13、酸性食物:淀粉类、动物性食物、甜食、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油炸食物或奶油类、豆类(如花生等)。14、碱性食物:蔬菜、水果类;海藻类;坚果类;发过芽的谷类、豆类。15、肉不离菇,食不离豆!16、人体七情:喜、怒、哀、乐、忧、思、恐。17、人体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

4、、火。18、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19、五脏:心、肝、脾、肺、肾。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20、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21、酸养肝,苦养心,甜养脾,辣养肺,咸养肾。1、五脏调理时间:早调心肺、晚调肾、经常调肠胃。2、五脏的喜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色的,脾吃黄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肝不好的,爱吃肉的,爱喝酒的,爱生气的,他的脸色发青发绿;心脏不好,脸色发红;脾胃不合,脸是发黄;哮喘的人脸是发白的;肾衰竭的人,脸是发黑的。)3、养生时辰及原则:早调心肺、晚调肝胆、常调脾胃胆。23:00-01:

5、00子时养胆鼠,(胆生一阳如鼠小,最好不要晚于这个时间睡觉)01:00-03:00丑时养肝牛,(肝脏活跃排毒,深度睡眠中才能养肝)03:00-05:00寅时养肺虎,(肺气充足,多咳嗽,深度睡眠中)05:00-07:00卯时大肠兔,(大肠气盛,喝水,培养此时排便的习惯)07:00-09:00辰时养胃龙,(胃分泌、胃酸、等待食物,要吃皇帝的早餐)09:00-11:00巳时养脾蛇,(脾蠕动运化喝水,消化和吸收的时间)11:00-13:00午时养气马,(身体阳阴转换开始,闭目小憩一会儿)13:00-15:00未时小肠羊,(小肠需要营养,吃大臣的午餐)15

6、:00-17:00申时膀胱猴,(体内猴子上串下跳,多喝水多吃水果)17:00-19:00酉时养肾鸡,(鸡吃石沙补钙强肾,晚饭黑豆粥补肾)19:00-21:00戌时心包经狗,(狗护主保护心脏,娱乐愉悦活动)21:00-23:00亥时三焦猪,(气运三焦通顺,心平气和准备休息啦)4、五脏病症反应:肝上的病反应在眼睛上,心上的病反应在舌头上,脾上的病反应在口上,舌头上长口疮是心脏的病,肺的病反应在鼻子上,肾的病反应在耳朵上。5、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指空心的器官,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6、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

7、食禁等。7、吃饭的健康顺序:先吃拌的各种生菜→热菜→肉→豆类。8、运动养生:如动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离戏、保健功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功、真气运行法等。9、常见保健项目: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10、华佗总结归纳为模仿虎、鹰、熊、狼、鸟五种动物动作的导引法,称之为”五禽戏”。11、四时与气血: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向于表,故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溺等。12、四时与发病:春季多温病,秋季多疟疾等,某些慢性宿疾,往往与季节变化和节气交换发作或增剧。例如,心肌梗塞、冠心病、

8、气管炎、肺气肿等常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变时发作,精神分裂症易在春秋季发作,青光眼好发于冬季等。13、春捂秋冻:即春季宁稍暖,秋季可稍凉。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