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粘度的测试

特性粘度的测试

ID:40605817

大小:229.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4

特性粘度的测试_第1页
特性粘度的测试_第2页
特性粘度的测试_第3页
特性粘度的测试_第4页
特性粘度的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性粘度的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二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一、实验目的粘度法是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相对方法,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因而在聚合物的生产和研究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二、实验原理分子量是表征化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但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一般在103~107之间,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的分子量是平均分子量。测定高聚分子量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高聚物在稀溶液中的粘度,主要反映了液体在流动

2、时存在着内摩擦。在测高聚物溶液粘度求分子量时,常用到下面一些名词。如果高聚物分子的分子量愈大,则它与溶剂间的接触表面也愈大,摩擦就大,表现出的特性粘度也大。特性粘度和分子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式中,M为粘均分子量;K为比例常数;alpha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参数。K和alpha值与温度、聚合物、溶剂性质有关,也和分子量大小有关。K值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而alpha值主要取决于高分子线团在某温度下,某溶剂中舒展的程度,其数值解与0.5~1之间。K与alpha的数值可通过其他绝对方法确定,例如渗透压法

3、、光散射法等,从粘度法只能测定[η]。在无限稀释条件下因此我们获得[η]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以ηsp/C对C作图,外推到C→0的截距值;另一种是以lnηr/C对C作图,也外推到C→0的截距,两根线会合于一点。方程为:测定粘度的方法主要有毛细管法、转筒法和落球法。在测定高聚物分子的特性粘度时,以毛细管流出发的粘度计最为方便若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中,因重力作用流出时,可通过泊肃叶公式计算粘度。(m=1)。对于某一只指定的粘度计而言,(4)可以写成下式省略忽略相关值,可写成:式中,t为溶液的流出时间;t0为

4、纯溶剂的流出时间。可以通过溶剂和溶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从(6)式求得ηr,再由图求得[η]。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主要仪器:恒温玻璃水浴(包括电加热器、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和温度控制仪)、三管乌式粘度计、秒表、洗耳球、250ml三角烧瓶、20ml移液管、40ml砂芯漏斗主要原料:溶剂(分析纯)和聚合物自选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试样准备:按溶剂选择原则选择待测高聚物的溶剂。从手册查所选高聚物/溶剂对在特定温度下Mark-Houwink方程中的K和α值。       预先在容量

5、瓶内配制精确体积的溶液。浓度选择要使溶液和纯溶剂流经乌氏粘度计上两刻度线之间C球的时间比约为1.2~2.0。2.温度调节:图1乌式粘度计恒温水浴温度控制在25±0.1℃,注意粘度计要放在离搅拌器较远的地方,这样温度波动对粘度计的影响较小。3.测定流出时间:将洗净烘干的乌氏粘度计(图1)垂直放在恒温水浴中,使G球完全浸没在水面下,由A管用G2耐酸度漏斗过滤10~15毫升苯溶剂于粘度计中,恒温10分钟左右,B、C两管各套一胶管,用吸球从B管的胶管将溶剂吸至G球一半,取下吸液球,开启C管,使空气进入D球,

6、以秒表记录溶剂流经a、b刻线间的时间,重复三次,其误差不得超过0.2秒,取平均值为溶剂的流出时间t0,倒去溶剂。用漏斗将已配好的试液过滤一半于粘度计内,用吸液球抽吸到G球2~3次后将溶液倒掉,剩下一半于粘度计中,测定其流出时间,重复三次取平均时间t4计算:1)ηsp的计算:根据所测的t和t0数据由公式ηr=t/t0计算ηr,再由公式ηsp=ηr—1计算出ηsp。2)粘均分子量计算:ηsp/C及lnηr/C作图外推得到[η]值,由将聚合物溶液在25℃时的α,K之值代入经验公式:[η]=KMηα即可求得

7、试样的粘均分子量五、实验数据记录1.数据记录2.作图由回归直线截矩得[η]=3.由公式代入数据得六、思考题1.乌式粘度计测量聚合物分子量有何优点?2.为什么在配制试样溶液时需用移液管正确量取混合溶剂于锥形瓶中,而将溶剂或溶液倒入粘度计中时不需正确量取?3.在本实验中影响数据正确性的关键是什么?高聚物溶剂体系的[η]---M关系式高聚物溶剂t/℃103K/dm3·kg-1α分子量范围M×10-4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乙烯醇 聚苯乙烯聚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水水1mol·dm-3Na

8、NO3二甲基甲酰胺苯丙酮水水甲苯40%H2SO4丙酮303030 25252525302525256.316837.5 16.63.87.52066.61759.210.80.800.660.66 0.810.790.700.760.640.690.690.722~501~20  5~2724~4503~930.6~2.10.6~161~1600.3~1.30.9~2.5摘自:印永嘉主编.大学化学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