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民法院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之构建

试论人民法院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之构建

ID:40654109

大小:8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5

试论人民法院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之构建_第1页
试论人民法院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之构建_第2页
试论人民法院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之构建_第3页
试论人民法院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之构建_第4页
试论人民法院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之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人民法院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之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人民法院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之构建  近年来,面对社会转型期大量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地以案件的形式进入司法渠道,人民法院在提高办案质量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有个别案件由于处理不慎,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使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大打折扣。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案件办理过程中未重视风险评估,更多的是事后处理。因此,建立案件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把化解社会矛盾体现在办案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是人民法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案件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内在要求。本文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就建立办案风险评估机制谈

2、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办案风险存在原因及建立评估机制的积极意义  所谓办案风险,其实就是指法官所办理的案件可能会引发突发性、群体性或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办案存在的风险种类比较多,具体来说,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引起闹访、缠访和群访等上访事件。上访,自古有之,“冤骨可敲登闻鼓”。这种古代的申诉制度,至今仍受到一些老百姓的“偏爱”,是当前一些当事人反映诉求最热门的方式之一,也是人民法院办案过程中存在的最广泛的一种风险。一些当事人起诉的案件因不符合立案条件或不属于受理范围不被立案、或者起诉案件无胜诉把握、或者案件未被执行等,为了给办

3、案法官施压,这些当事人便找各级领导,或者干脆在法院吵闹,对办案法官进行谩骂等;有的案件一经闹访、缠访和人数众多的群访,往往就被有关领导指示督办,使这些当事人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了有利于自己的结果,无疑助长了歪风邪气,人为地增大了办案的风险。9  (二)、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或人身伤害事件。这是法院案件面临的最大风险。此种当事人多数是因对法院裁判不服、案件执行不满,或对有关机关处理不满,又不想通过正当途径加以解决,或者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不能满足其要求的。这些人心中怨气无处发泄,如把握不当,极易引起暴力抗法事件,或对法官进行人身攻击,或对一方当事人进行

4、人身攻击,制造伤害事件,或者自残甚至寻死等方式达到影响案件进程的目的。  (三)、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法院负面评价。这也是法院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当事人往往案件一起诉或刚一进入执行程序,就通过媒体进行负面甚至歪曲的报导等非常手段,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以期望给法院造成社会舆论压力。这在以前的确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并使法院许多同志吃尽苦头,甚至丢掉“饭碗”。  (四)、导致信访事件或当事人冲突事件。一些当事人在其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是抓住法官办案的细节,或者个人揣测,向各级领导部门写信访件,反映一些莫须有的事情,给法官施压

5、;此外,一些案件当事人在法庭上就言辞激烈,甚至发生冲突事件,这也是案件经常遇到的风险。  之所以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这些风险,综合分析有下列一些原因:9  (一)、诉讼存在风险。诉讼风险,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对诉讼主体不利的法律后果。但这并不必然产生办案风险,只是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介入,导致办案风险。比如,诉讼中不能充分提供证据,导致败诉,这种风险是诉讼活动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但由于败诉,超出了当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发生一些极端事件。比如前几年广州四会市法院法官莫兆军审理的一起民间借贷案件。被告坚持认为欠条是被迫所写,但由于

6、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主审法官莫兆军按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予以裁判,败诉的当事人双双至法院大门前自杀。  (二)、办案质量不高以及法律思维与民众的情感观念有一定的距离。法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包括业务素质以及观念意识,在案件办理环节或案件质量存在一定瑕疵,影响了办案质量以及导致与民众情绪的对立。此外,由于社会传统的逻辑思维习惯与法律规范的逻辑有时会出现不同,就势必会造成社会大众从传统社会思维习惯的角度出发而对建立在法律逻辑基础之上的司法裁判结果产生抵触。简言之就是法官在办案中只求严格执法,却忽视了当事人或涉案单位对处理结果能否理解和承受。  (三)案

7、件办理各自为战。在案件办理时,各承办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导致案件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比如现在实行案件办理立、审分离,审、执分离,立案时出现的一些风险苗头,承办案件法官不清楚;同样,审理中出现的风险,执行法官不清楚。  (四)、审判作风不严谨,延伸服务工作不周到。办案人执法不文明或判后答疑、以法释惑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当事人败诉后或诉求未得到完全支持,对其工作、生活等问题处理不到位,这些都可能引发办案风险。9  一般来说,办案过程即使出现一些风险苗头,如果能加强调解工作,使案件得以调解结案,那么风险随着案结事了而得以化解;事实上,办案风险的种类及

8、原因并不仅仅限于上面笔者总结的几点,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的办案风险,在司法实践中还会出现许多变数,这需要我们根据各类案件的具体情况很好的研判。也正是基于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