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美丽的“三潭印月”

2、美丽的“三潭印月”

ID:40668481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5

2、美丽的“三潭印月”_第1页
2、美丽的“三潭印月”_第2页
2、美丽的“三潭印月”_第3页
2、美丽的“三潭印月”_第4页
资源描述:

《2、美丽的“三潭印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2、美丽的“三潭印月”主备人罗艳群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设问句、反问句的作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设问句和反问句的作用。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关于其他风景名胜的阅历积累,让学生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2、收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累计课时第3节教学时间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2、个性化批注一、谈话导入:1.老师谈自己暑假期间去过风景名胜,再问学生?2.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那就是西湖美景—“三潭印月”。(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阅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围绕“三潭印月”这一景点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1.学生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2.让游览过西湖的同学谈自己所了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1、学生自读课文。2、理清课文的脉络。(1)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2、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三、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1、出

3、示词语,指名读。2、结合自己的实际理解词语意思。3、指名读课文。(2)相传是苏轼带领百姓挖湖堆泥筑成的,并在湖中立了三个石塔。(3)石塔的别致造型,成了西湖的标志。(4)“三潭印月”的来历。3、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西湖景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储存、浇灌、观察、范围、绿树依依、繁花似锦、亭台楼阁、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光辉朗照、欢歌笑语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话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学过程累计课时第4节教学时间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浏

4、览了美丽的“三潭印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西湖,走进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二、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意境美。1、默读课文,思考:“三潭印月”到底美在哪里?你出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1、学生边默读,边画下相关的句子。2、请你置身其中,读出美美的感觉。三、体会设问、反问的妙用。1、默读2、3、4自然段,说说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体会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四、学会表达.1、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介绍景物。五、拓展学习。1、进一步了解杭州西湖风景。赛读(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用

5、符号标出三个句子:(1)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3)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1、引读2、4自然段,体会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2、出示课后练习2、自己读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强调了“三潭印月”的美。感情色彩更加浓烈。)1、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要求:①尽量运用合适的修饰词语,如“绿树依依”“繁花似锦”“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等。②还可使用设问句、反问句。2、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1、西湖著名十景。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双峰插云

6、、苏堤春晓、南屏晚钟花港观鱼、雷峰夕照、曲院风荷、三潭印月2、欣赏西湖图片。2、有关西湖的诗吟诵收集的有关西湖的诗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苏轼)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作业设计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片段练习: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板书设计2、美丽的“三潭印月”(杭州西湖)人间仙境挖湖筑岛造型别致人间天堂亮点与不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