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方案参考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方案参考

ID:40683430

大小:1.09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6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方案参考_第1页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方案参考_第2页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方案参考_第3页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方案参考_第4页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方案参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方案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

2、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通过杜甫两首不同时期的唐诗,反映出唐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史实,以诗证史引入本课主题“安史之乱”。将课文内容,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作为主线条串联起来。借助历史图片和地图,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利用多媒体视频,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再通过史料分析,适度补充一些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描写“安史之乱”造成的衰败景象,与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诗歌,感知“安史之乱”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安史之乱”导致唐

3、朝衰亡的理解,认识和平、统一是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文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材分析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一百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

4、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2)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3)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的灭亡。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

5、.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杜甫的两首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但是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无家别》吗?“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大家想知道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唐朝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吗?下面,让我们学习“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了解“安史之乱”如何使唐朝繁华落尽、由盛转衰的。(二)新课教授一、安史之乱出示任务:教师展示PPT上的历史地图材料,指导叙述阅读教材“

6、安史之乱”一目,思考什么是安史之乱?安指的是谁?史指的是谁?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最后鼓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安史之乱是唐玄宗755--763年,由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战争。教师设疑:他们的共同官职身份是什么?出示任务:引导学生观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这幅有名敦煌壁画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教师设疑:节度使指的是什么?为何出行的场面堪比皇帝出行,能够如此隆重?小结: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长官称节度使,唐玄宗后期,节度使兼管营田、民政成为集政治、经

7、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活动探究·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材料一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材料二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教师设疑: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唐朝中期节度使的哪些特点?小结:唐朝节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材料三教师设疑:请观察“安史之乱”前节度使的分布情况,唐玄宗后期,

8、军事力量有何特点?小结: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之势出示任务:观察“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你从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材料四唐朝诗人张祜《集灵台二首》(其二)笔下虢国夫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