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

ID:40726071

大小:2.17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8-06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_第1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_第2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_第3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_第4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第一讲原始社会居民点及殷周时代的城市一.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亚洲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亚洲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亚洲黄河流域——古中国二.原始社会的发展背景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的产生——劳动的分工——固定的居民点原始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被。”《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弃其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三.母系氏族公社聚落1.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原始农业(农业、畜牧业和渔猎)原始手工业——新石器时代无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管子君臣下》:“古者未有群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刻画符号灵魂不灭、崇拜祖先自然神2.母系氏族公社聚落3.母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他们还在地上打桩,上铺木板,建成上下两层的

3、住房。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目的是为了取暖。四.母系氏族公社聚落——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黄河流域: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甘肃省一带)仰黄河中游——关中地区:西安半坡陕西临潼姜寨韶陕西宝鸡北首岭中原地区:河南密县莪沟北岗(裴李岗文化)文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晚期河南安阳后岗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鲁南、江苏淮北)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北阴阳营文化、马家浜早期文化、青莲岗文化、河姆渡文化湖南澧县三元宫(大溪文化)40文字编辑:李冉仝昕韩文雪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珠江流域五.母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1.氏族聚落采取居住

4、与生产基地配套建置的体制进行规划。2.聚落一般都选择沿河、滨湖或者两河交汇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台地,作为建设基地。3.聚落总体布局是本着按功能分区的规划结构形式来安排的。居住区、墓葬区及陶窑区,耕地及牧场。4.聚落是据氏族血缘组织来组织定居生活的。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按照以家族为组织细胞,氏族为聚居单位,以氏族公共活动场所——“大房子”和广场为中心,周围有秩序地布列个各家族的住房。窖穴及瓮棺葬则分别依附于住房附近,其他如牲畜棚等,亦置于区内。住房门均朝向中心的公共场所。5.墓葬区同样也是据氏族血缘组织来规划的。同一氏族的成员,死后都葬在同一氏族公墓区内,各墓排列有序,葬式

5、及头向保持一致。6.陶窑区一般均布置在居住区防护壕沟的外侧,与居住区相邻。7.聚落居住区一般多设置防护壕沟。六.父系氏族公社聚落1.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男子成为社会的中心,世系按男子计算。婚姻由不太巩固的对偶婚变为一夫一妻制。出现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农业是主要和基本的经济部门手工业、畜牧业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渔猎业仍在社会生活中占一定的地位。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从符号刻画到文字雏形——中国文字的起源灵魂不灭、崇拜祖先自然神2.父系氏族公社聚落3.父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七父系氏族公社聚落(5000年—4000年前)黄河流域:上游: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临夏大河庄聚落临夏

6、秦魏家聚落遗址武威皇娘娘台聚落遗址中下游:龙山文化(陕西、河南、山东)陕西客省二期文化聚落河南龙山文化聚落河南淮阳平粮台山东龙山文化聚落——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下游:良渚文化(太湖及杭州湾地区)——马家浜文化上海马桥聚落吴兴钱山漾聚落中游:屈家岭文化(湖北江汉平原、北及河南西南部、南达洞庭湖北岸)——大溪文化湖北郧县青龙泉上游:三星堆文明40文字编辑:李冉仝昕韩文雪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八.父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1.聚落布局基本上继承了母系氏族聚落规划的某些传统。2.父权的确立、私有制的产生,在聚落规划上有所反映:“大房子”——首领的住房“宫”;公共陶窑区——供

7、交换的商品陶器生产基地或私有陶窑公共窖穴——私有的储物窖穴中心广场——消失家庭结构的演变——居住建筑出现了双间或多间并联的形式。墓葬区渐远离聚落。单身墓增多,合葬墓则以夫妻合葬为主,偶有父子或父母子女的合葬,已不见母系氏族石器那种同性合葬墓。葬形制渐出现差别,随葬品多寡悬殊。儿童墓与成人墓多纳入同一墓葬区内。九.原始居民点的特点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阶地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2.规模:原始居民点规模大小不等,分布和居住也比较密集。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原始居民已普遍建筑房屋。房屋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