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掌声》说课稿

人教版《掌声》说课稿

ID:40739272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7

人教版《掌声》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掌声》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掌声》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掌声》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掌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说教材】《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9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献出我们的爱”这一主题编排,《掌声》一文告诉了我们爱就在你的举手之间。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根据本

2、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力透语言文字,深知英子内心变化的过程,用心去感悟她的生活心态,读出情感,力达共鸣。情感态度:在文本的言语基石上,领悟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关爱的美好情愫,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教学难点: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说教法】为了达成教

3、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互换法、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说学法】教学当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我注重了对于孩子学法的指导。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的方式,因此我的学法是“读”占鳌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变化31、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板书:自卑忧郁)2、(出示变化后的小英图片)现在的小英又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板书:开朗,自信)3、原来那么忧郁、自卑的女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开朗自信的

4、呢?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节演讲课,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设计意图:通过前后对比,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做好铺垫。】二、角色互换,体会“犹豫”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4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句子,用横线把它画下来。)指名学生交流所划的3个句子。2、引导学生朗读,找出描写小英动作的词语。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通过让学生扮演小英,我扮演小英的朋友,让小英说出心里话。然后一起体会小英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都转换角色当小英,老师则当“小英”的知心朋友。为小英向知心朋友吐真言,创设了一个符合儿童心理的感

5、性天地。在这一感性的情境中,学生设身处地,娓娓道来,自然、真实、真切。】三、合作学习,一悟“一摇一晃”1、你能想像一下小英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的吗?用上我发现,她的头,脸,眼睛她感到。这样的句式。小组间先说一说,再推荐代表发言。并指导学生把小英的这种艰难读出来。【设计意图:如果说上一环节是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英子的内心,那这一环节则是走出内心,充分想象此内心在外表上的具体表现。我引导学生想像英子神情外表,感受英子的心情色彩,丝毫没有触及英子残疾的尴尬。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学生易于触摸,易于共鸣。】四、设身处地,感悟掌声含义1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a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6、。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b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赞赏和肯定。2.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设计意图:这里,我抓住掌声的“骤然响起”、“掌声热烈而持久”、“3掌声里英子流泪水”,引导体会后,出其不意地追问:掌声里,你真想对英子喊什么?你的掌声代表了什么?至此,学生激情涌动,闸门顿开,情感奔泻而出,掌声蕴含的“鼓励”“赞赏”便如期而至。】五、再次想象,二悟“一摇一晃”1、交流重点句: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2

7、、表面上看,小英似乎还像上台时那样“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而实际上呢?谁能说说她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还用上刚才的句式:我发现,她的头,脸,眼睛她感到。【设计意图:一是走上讲台,一是走下讲台,同是“一摇一晃”,相同的是动作,不同的是内心,内心感受,内心的色彩。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这是难点。我运用对比法,在感悟上讲台“一摇一晃”的基础上,在学生领悟了两次掌声含义后,再次采用再造想象的方法,让学生还原英子走下讲台的神情和内心感受。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